断网了。
写代码
写代码时再也不能随心所欲跟着前人脚步推进项目了,随便一个小坑就能卡住半天,比如把服务在docker-compose上crontab起不来;微信小程序的onShow事件在switchTab没触发;Rails 5的api模式和相比grape有什么区别.....这些还是相对较好解决的。最无解的还是是库依赖,无论bundle还是npm,断网了没法搭建依赖环境,代码完全就没法运行啊。
从基础设施如Github/AWS,到技术栈的各技术支持社区,提供的信息和服务给生产力带来了巨大进步。我已经不敢相信在90年代,自己靠着一本Pascal语言手册和一本dos编程揭秘,在一台AMD486上完成了直接在VGA模式绘图的小游戏。现在看来,掌握生产资料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生产活动的效率。当年一个月每晚两小时写出来的东西,今天估计只要20分钟。当然,网断了的话,我都不知道去哪里查资料了——离线版MSDN?多久没用过了......
不知不觉间,软件开发已经完全变成了在线式的。开发者的输入和输出,取之于网络,最终也用之于网络。如果不联网,即便是才高八斗、博闻强记的天才程序员,写出的程序也只能孤芳自赏。——我们的工作,就是在给网络添砖加瓦嘛!
写文章
文章是个广义概念,博客、论文、微博、论坛发帖、日记都算写文章。除了少数文体比如抒情散文,需要援引数据和注明出处的文章,也没法离开网络。在网络出现之前,这种文章需要去图书馆才能完成,边上放着一大摞参考书,复印摘抄,忙活一整天图书馆关门,才抱着收集来的资料回到灯下整理成文。
谷歌百度不知节省了多少写作时间,网断了,难道再去图书馆在各个书架之间跑来跑去?想查查汴梁第二次陷落是哪一年,从家里去图书馆的时间,和在浏览器里敲几个字比起来多了何止一百倍......有人说家里应该常备一本五千年简明史——最好把所有的书都电子化离线存我这——这是把自己家做成一个超大的网络节点啊。
那把书都放进脑子岂不更好?可惜大家如钱钟书,大脑比绝大多数人都要好用,人家看两眼就记住了然而我却头晕眼花沉沉欲睡——一句话:脑子不够用。
有人说识记性的知识应该留在书里,思维里只用装思考判断的方法,那么靠什么激发灵感呢,这不是沦为一部僵化的思考机器了吗?方法论得不断和现实交互进化,才是“源头活水来”啊!
网吧启示录
网络和每一个上网者,放大看就是社会与人。第一,人不能离开社会生活,其次网络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存在形式,从具体而微到等而上之,从实验室的研究对象到与现实融合,科技会发展,但人性是不会变的。
只有广泛参与社会活动,才能在劳动交换中得到最大程度的报偿,恐怕我们也要多上上网,多点输入输出,才能更好的......玩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