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林嫂在祝福前夜寂然死去,这一悲剧结局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鲁四老爷的世界里激起了层层复杂而深刻的涟漪,不仅无情地暴露了他伪善的面目,更凸显出他对封建秩序坚定不移的维护。
鲁四老爷是鲁镇中典型的封建绅士,表面上对封建礼教极为虔诚。他的书房里摆满了各类经书典籍,开口闭口便是“之乎者也”,俨然一副卫道士的模样。然而,当祥林嫂这个命运坎坷的女子出现在他的生活中时,他内心的冷漠与伪善便暴露无遗。
祥林嫂初到鲁镇时,虽然是个寡妇,但她手脚勤快,干活卖力,鲁四老爷起初倒也接纳了她。然而,当祥林嫂被婆家强行绑走再嫁后,再次回到鲁镇时,鲁四老爷的态度发生了急剧转变。他虽然没有直接将祥林嫂赶走,但“皱了皱眉”,嫌弃她“不干不净”,这种从勉强接受到极度嫌弃的态度变化,并非出于对祥林嫂个人遭遇的同情,而是源于对封建礼教中“寡妇再嫁”这一“伤风败俗”行为的厌恶。他所谓的遵循礼教,不过是在维护一种表面的道德秩序,以彰显自己的“正统”地位,实则对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毫无怜悯之心。
祥林嫂为了洗刷自己“不洁”的罪名,倾尽所有积蓄去捐了门槛。她满心希望,通过这样就能获得神灵和社会的认可,重新融入正常的生活。然而,鲁四老爷对她的这一行为却毫无理解和尊重。在祥林嫂捐了门槛后,鲁四老爷依旧不允许她参与祝福的准备工作,认为她“还是不行”。这一行为充分暴露了他的伪善本质,他利用封建礼教作为工具,将祥林嫂的命运玩弄于股掌之间,表面上遵循着礼教的规则,实则是在满足自己维护封建秩序和权威的私欲,对祥林嫂的痛苦和挣扎视而不见。
祥林嫂在祝福前夜凄惨死去,鲁四老爷的反应更是令人心寒。他得知消息后,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在他看来,祥林嫂的死破坏了祝福的“吉祥”氛围,是一种对封建秩序和传统习俗的冒犯。他没有对祥林嫂的离世表现出丝毫的悲痛或惋惜,反而将其视为一种“晦气”,急于撇清与她的关系。这种冷漠的态度,彻底撕下了他伪善的面具,让人们看到了他内心深处的自私与冷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