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我卖佛牌的那几年》,泰国邪术灵异情节又紧张又刺激,可后劲太大,我总疑神疑鬼,尤其晚上怕见怪事、听到异声,还懊恼为啥要听。
听到结尾满是遗憾,书里主角辜负朋友、停了生意,可真实结局据说很惨烈,仇家纠缠、朋友死伤,让我久久难平。
我总忍不住想,要是主角没入这行、没扯上沈智等人,人生会不会不一样?可转念又想,别人的人生哪轮得到我们定。
甚至有冲动改剧情:擦掉主角跟老鬼受骗的情节,让他接着做佛牌生意、沈智继续风流快活,阿赞师父继续做法事挣钱,唐川和小雪成神仙眷侣;把主角唐川改得不优柔寡断,免得他再因为在她那里请阴牌的人倒霉或死亡而产生内疚。
书里有人说主角懦弱,可细想,我们不少人不也渐渐活成他那样,成了曾经讨厌的自己?
其实,我想帮书中人改写命运,擦掉遗憾、留住转机,可转念又问自己——何尝不想改写自己的人生,擦掉那些沉重过往呢?
人生如书,我们皆是执笔人。有人以热忱为墨,写就精彩篇章;有人以平淡为笔,记录寻常日常。有的书格局恢弘,藏着家国理想;有的书局限方寸,纠结眼前得失。
有的书写满厚道,字间是真诚温暖;有的书流于轻薄,读来只剩空洞。
翻阅这本人生之书,有人留下耀眼光彩,奋斗与初心成了榜样;有人只剩满心遗憾,未竟之事化作淡墨痕。有的书行文平顺,少了波折也少了深刻;有的书满是曲折,历经磨难后更显坚实。有的书引人深思,哲思余味悠长;有的书只剩空白,潦草辜负了时光。
对女人而言,要写好人生之书,唯有活得精彩。不患得患失,不迎合他人,不畏难退缩,不犹豫错失。如此方能成为独立可敬的人——外表柔软温和,内心坚定硬气。
我们都是世间过客,谁不是在努力生活?有人朝出晚归为生计奔波,有人挑灯夜战为理想坚守。对他人最好的评价,是学会闭嘴:不随意评判选择,不轻易议论是非,毕竟每个人的人生,都有旁人读不懂的情节。
心该像伞,风雨时撑开遮护,晴空时收束低调。不乱于心,不被纷扰打乱节奏;不困于情,不为得失深陷痛苦;不畏将来,怀揣底气直面未知;不念过往,放下遗憾轻装前行。这般,方能寻得内心安好。
处世当有深谋若谷的智慧,交友当学深交若水的淡然;既深明大义守原则,也深悉小节暖人心。做到这些,便能在纷繁中拥有静舒心境。
我们总盼生活重启,却在犹疑中耗光时光。昨夜定好的改变计划,天亮后便抛诸脑后,生活依旧原地踏步。长大后才懂,成年人的深情多了权衡:不是没了真心,而是历经世事,学会在热情与理智间找平衡,需时刻清醒,护己也不扰人。
但无论多难,都别停止奔跑。别总回望来路,过往的弯路与挫折已成过去,无可眷恋;值得期待的永远是前方,那里藏着无限可能与想要的未来。
可我们常犯“清醒的懒惰”:明知早睡重要,却熬夜刷手机;懂得努力的意义,却拖延找借口。问题从不是“不懂”,而是“懒”——懒得改变,懒得跳出舒适区,最终错过机遇。
读这些文字时,常有共鸣:有“原来我不是孤身一人”的同感,有“这说的就是我”的痛感,也有“原来症结在此”的顿悟。它们像镜子,照见我们的迷茫,也点醒我们的问题。
迷茫时,读书是明灯,驱散困惑指引方向;逆境时,读书是养分,从他人经历中汲取对抗困境的力量。正如曾国藩所言说“读书是贫寒人士的根本事业”,的确如此。在喧嚣世间,留些时间读书,在墨香中洗礼心灵、治愈创伤,也认清自身的懒惰散漫,慢慢变好。
我们总以为很多事能重复,总有下一次机会。可儿时的万花筒、纸飞机,上学时抄作业、买糖果,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此生最后一次。人生没有重来,每一刻都独一无二。
别再拖延等待,好好书写自己的人生之书,让每一页都有意义,每一笔都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