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几十年的老书记退位了,心里很失落。东宝大大咧咧体会不到,萍萍和东宝说“老书记老了,我们要多考虑他的感受让他心里舒服。” 东宝妈很不爽责问萍萍出馊主意让自己丢了出风头的机会,萍萍和婆婆说:“他是个老人,东宝应该敬他爱他。” 东宝妈还是很生气,换着法欺负萍萍,东宝想去找老妈,被萍萍阻止了,她说 “她只是个老人,我们不应该和她计较那么多,随她去吧。”
“他是个老人”,短短一件事,这句台词出现了不只三遍,印象很是深刻 。
想想自己父母也都60岁了,今年刚给父亲过了60小寿。常年居住在外,疫情原因父亲困在我这里,也难得父女二人生活了小半年之久。也会磕磕拌拌,我仍还忍不住言语上不吃亏,在父亲眼里或者我永远都是个孩子,他无论如何也不会与我计较。可是在我眼里,却总是想不起他已然是位老人。
他看的剧,我会忍不住吐槽不好看;他煮的饭,我会忍不住吐槽吃腻了;他会忘东忘西,我会开玩笑说他得了健忘症;我们也会一起讨论社会时事,我会忍不住吐槽他观念老旧;他问我App的操作问题,我会不耐烦说“你看多简单”;我们一起散步,我会嫌弃他走的太慢;城市里车水马龙,他几十年的老司机看不清导航会开错路,我一个马路杀手还要借机嘲讽几句;他举好远也看不清说明书上的小字,我觉得姿势搞笑也要笑上几声 ……
于我固然是无心之举,可是我真的是忘记了,他已是位老人,不再是年轻时伟岸的样子,也不再如年轻时一般坚韧不摧,他也会敏感会念旧,会失意会落寞。他什么都不反驳是因为我是他的孩子。
我们饭桌上举杯对饮,他笑的像个弥勒佛,话里却有掩不住的忧伤,说我嫌弃他,巴不得他快点走。我说 “ 哪有!!怎么可能!怎么会!” 他说“开玩笑啦”。真的只是玩笑吗?还是我哪些无心之举早就印进了他的心里。我顿时也有一些忧伤,和更多的自责。
小的时候,因为还小,父母百般呵护,怕饿了怕冷了。大了,父母的爱也没有丝毫减半,总会有他们关怀着的点。
小的时候,因为还小,对父母撒泼耍赖。大了,父母骂不到管不了,只是变了个方式在撒泼耍赖…
自己都开始衰老了,却总当父母是铜墙铁壁,其实他们的内心早已没有我想象的强大。他只是个老人,有所有老人该有的样子,而并不会因为是我的父母就会与众不同。
讲话和做事的方式请改变,不要开不合适的玩笑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老人的内心是脆弱和敏感的,他们开始需要鼓励需要安慰,和善意的谎言;他们永远说自己很好,吃得好穿的好照顾的好。但他们就算过得再好,来自我的关怀都是独一无二的,不是言语说说而是切身行事。最基本的不要在电话里不耐烦了。
从咿咿呀呀到插翅翱翔,父母一直陪在身边勋勋教导。然后,父母正值中年蒸蒸日上,我们离开家去猎奇大千世界,各自安好。可是,在他们成为一位老人的日子,儿女便不该再缺席。
百善孝为先,不是不孝之人,但与真正的孝还差的太远。自省时常有,总是做做停停忘忘。此时感触深刻,提笔认真书写。望余生不要因“孝”留下终身遗憾。
我对自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