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想起了这个主题,是因为近期看完了《系统之美》,一本将系统进行系统梳理的书籍,其中的一些见解,解决了长期以来的一些疑惑。
在系统论的观点中,关于这个世界任何东西都是一个基模。而一个已形成的系统,至少需要三个部分构成,一是要素,二位连接方式,三为目标(功能)。如果从这个观点来看,大部分复杂的事情都会变得简单。比如我们的消化系统,包括牙齿、胃、酶、肠等要素,通过身体血液流动和一系列变化产生相互连接,消化系统的功能是将食物转化成为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并将这些营养成分输送到血流中。再比如,一支足球队就是一个系统,要素包括球员,教练,场地,足球等,通过游戏规则、教练之道、球员技能、球员之间交流产生连接,赢球作为目标。
那么理解这个有什么用呢?如果我们想要改变一个系统时,其实改变了要素并不会起作用,比如一个足球队,换掉了足球队员或是教练,并不影响整个系统,而如果改变了球队目标,比如将赢球变成输球,可能整个系统的要素排序就会被重新打乱重组。
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系统已经形成,我们就很容易将系统的结果归因于要素,但实质上这是非常愚蠢的。连续的项目失败,归因于项目团队成员,谈了不同的恋爱,总是获得了相似的结局,换了不同的工作却总不能开心.....其实如果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他们都在寻找要素的原因,而非连接方式和目标。
以恋爱与工作为例,与不同的人谈恋爱,结局总是相似,我们总认为是人的问题,却未曾想过,可能在自己恋爱的系统中,要素已经不起显著影响,而自己与恋人的相处方式,理解,交互习惯即连接方式才是真正限制与每一任走的更为长远的问题所在。反过来可以说,岁岁年年人不同,年年岁岁花相似。我们换了许多工作,换了很多环境,却总是过得不如意,在我们工作的系统中,环境也是一个要素,如果只想着寄希望于改变环境而获得成功,可能就忽视了真正的目标和连接方式。
这也是一旦一个政治系统形成,领导人的更换,对整个系统的改造都是有限的。因为在系统中,真正能让系统发生显著的变化的,是改变系统中的内在连接,而系统中最不明显的部分,是它的功能和目标,而这常常是系统行为最关键的决定因素。
这是这本《系统之美》的冰山一角,但是却简单的将事件进行了分解与聚类,是不是有一种化繁为简的感觉呢?
每期三张广告图,看看广告人眼中的创意世界。(57期)
1.带上这样的手表上车多有趣
这幅广告很有意思,如果以后创业的话,我们甚至可以尝试试试装置广告,从互动与连接找到广告传播点,而不是单一的视觉广告屏。手表带与扶手的吊带类似,手抓扶手吊带,就像是手带手表一般,还记得那篇手托着杠铃的广告么,异曲同工之妙。如果发挥想象力,手表带还可以变成什么广告呢?手上戴的手镯,链子,护腕等等其实都是可以的。
2.神奇传单之板砖拍头
看这张传单,是不是跟外面那些花里胡哨的传单强很多。 一张纸如何变成立体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纸对折,板砖拍头,就是存在于人脑海中的公共符号。一张一合,就像是板砖与人脑袋的远近变化,从而让单一的传单变得立体化。如果是折叠产生的效果,那么还有什么折页可以利用这样的张合呢?我们说两层的逻辑在于前后的交互,那么除了板砖,两个元素构成的撞击,吸引,升降等变化产生的画面均可以拆解开来做成折页。
3.small space?
这是一个吸睛广告,其有趣的点不在于小小屋子中,而在于这样的表现手法。一个略大的箭头指向一个小空间,小小的屋子中就像一个小家一样让人不禁低下头来底下到底是什么东西,在信息的表层,我们可能就看到了这样的画面。但是如果仔细拆解,我们会发现,这理的注意力构成,至少由以下几部分营造,红地毯营造出口,箭头的颜色对比创造小屋的反差感,小屋子的形状营造神秘感,三者和谐的构成了视力动线,指向了广告的重点部分。
箭头是我们常用的表现手法,就像表情中的表情一样,不仅是指引, 也有突出和强调,如果你想用这样的方式来创作广告,那么可以将箭头的使用挖掘的更为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