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个见不得光的私通子
奥雷里亚诺的衣服小了,就送给他,让比西塔西翁裁改。阿尔卡蒂奥为着过大的鞋子、改小的裤子,以及自己女人般的臀部而深深苦恼。
阿尔卡蒂奥是《百年孤独》里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三代人——第二代长子与女仆私通生下来的孩子。正因如此,他从小就不受祖母乌尔苏拉的待见,乌尔苏拉甚至下令不许任何人提起他的身世,因此他的孤独体现得格外明显。
当阿尔卡蒂奥还是个孤独的孩子时,时常担惊受怕,他经历了失眠症的肆虐,见证了乌尔苏拉的实干热情,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疯癫,奥雷里亚诺的高深莫测,以及阿玛兰妲和丽贝卡之间的殊死对抗。奥雷里亚诺教他读写,但同时总想着别的事,仿佛一个陌生人。
对于他自己来说,他是这个家族里的一个外人。他的伯父奥雷里亚诺教给他读写,给他穿剩了的衣服。可除了给他生活的必需品外,奥雷里亚诺只钟情于他的小实验室。在他的家族里,每个人的工作、理想、追求不尽相同,像一座大工厂,每个齿轮互不相干,维持着自己的运作,这使他缺乏正常、自由的交流。在他青春期到来,他不知所措,甚至一度爱上了自己的母亲,险些酿成大错。
他是个愚昧的暴君
奥雷里亚诺上校出征前,作为马孔多最有威望的家族的当家者,他把这个和谐的地方托付给了阿尔卡蒂奥。也许是因为从小浸润在黑暗的环境中,奥雷里亚诺未曾想到,阿尔卡蒂奥的掌权却是比战争让黑暗提前来临。
贪污、暴政、徇私......阿尔卡蒂奥是个暴君,驰骋在马孔多这片宁静的土地无恶不作。实际上,他根本不懂得伯父“自由党”的理想,他只是咂摸着权利的滋味,心怀满腔热情,做他心目中,他这个年纪的“英雄”,换句话说,他只是在享受权利带给他的安全感驱逐童年种在心里的恐惧的种子。
可能有读者觉得,他并非一无是处——在最后保守党侵入,他也带着人拼死奋战,在被处决的那一刻,也悲壮高喊“自由党万岁”,可这多出于一种对信仰的敬畏,而非信念。就像无神论者走进寺庙,纷纷压低声音保持对神明的敬意。阿尔卡蒂奥自一开始就是一个孤独的愚者。
他是布恩迪亚家族的一分子
《百年孤独》之孤独,其一体现在被隔离的,孤独的文化氛围。马尔克斯了营造马孔多朴实落后的文化氛围,意图体现出西方文化对于异文化的排斥。
同时孤独也充斥在人与人之间。在原始的状态下,连结着布恩迪亚家族成员的的是血脉。除此之外,人们间淡薄的信任与沟通是这个家族凝聚起来的一大阻碍。“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分散的力量是马孔多迟迟不得发展的原因。
然而血脉却又是一条坚韧的纽带。在阿尔卡蒂奥失守后,在士兵们的枪口下,他那一向厌恶他的祖母乌尔苏拉“用身体护住阿尔卡蒂奥,想把他拉进家门。”与祖母不合的他仿佛忽然醒悟了,他把乌尔苏拉推进家门,随即投降了。
令我意外的是,行刑前的最后时刻,阿尔卡蒂奥想着的竟是布恩迪亚家族的成员——在平时,他们都在干什么呢?祖母和祖父在栗树下喝咖啡,妻子在准备腌鹿肉......哦对,还有未出生的孩子,叫什么好呢?......他突然发现,实际上自己是多么热爱那些曾经恨得最深的人,即使他可能并不知道这些是他的亲人。看到这里,我感到悲哀——冷漠的家庭氛围冻结了亲人间的感情,但爱从未消失。落后的社会使人们习惯于去“干活”而疏于享受人间的感情。小说的悲剧性显于此。
阿尔卡蒂奥的人生虽然简单,但死前的所思所想却发人深省,让人不禁去发掘那渴望融入的与温暖的,孤独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