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住的巷子里
我租了一间公寓
为了想与你不期而遇
躺在你学校的操场看星空
总有一天总有一年会发现
有人默默的陪在你的身边
也许 我不该在你的世界……”
偶尔听到周杰伦的这首歌,心绪就莫名被打动。
我已是过了追他歌声的年龄,但他的唱词却让我回想起很多,那些年,那个人,那段青春岁月……
丁零零,上课铃声响起来,和好朋友们打成一片的我,迅速回到座位上坐好。我永远是那个下课往死里疯玩、上课永远是老师眼里最乖的学生的那一类人。我瞟了一眼桌子上,发现琼瑶的《庭院深深》安静地躺在那里。我扭头向斜后方的W看了一眼,用善意的微笑表达了我的谢意。他总是以这样的方式给我借到想看的书。
八十年代末,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图书的发售还不普及,看书基本都是去租。一本书一天两毛钱,也是很奢侈的事情。因为,它花费的除了金钱,还有来回租书需要的时间。不是随便一个地方都会有租书点的。
因此,我能够把当时流行的琼瑶、金庸的小说,基本全部看过,就是因为W,他总会适时地给我租到或借到新书。于是,我的性格里有了“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多愁善感,同时也对“射雕英雄传”里黄蓉的谋略与古灵精怪的做派充满了向往。
于是,我常常在等下课。等待课桌上不期而来的各种小说,等待悄悄地瞟他一眼时,正好遇到他的目光时的会心一笑,等待去和朋友们在他的附近疯玩……
我们那一批读师范的学生大多都来自农村。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将农村户口变为城市户口,脱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生活,并且,从此以后,就有了一个终生都能拥有的铁饭碗~人民教师。
来自农村的我们,一个个质朴纯真。怀揣着对城市的向往,以及对未来人民教师的各种技能的渴求,过上了远离家乡,集体住校的生活。
那时的我们,大约十七八岁,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那种朦朦胧胧对异性的好感,经常会不自觉地流露,却又从不敢越雷池半步,甚至没有一句表白的话语。
在体育课的时候,老师会给自由活动的时间。在那个时间里,我总会意外地收到W不同的零食,或是炎炎夏日里的雪糕,或是寒冬时节里的红薯,或是一袋干脆面……尽管他一句话都不说,只是默默地递给我,给我一个羞怯的表情。但我还是会很感动又得意,于是我常常被同伴们羡慕、打趣。
就那样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惊喜的学生生涯,一晃就过去了。我们毕业了,依旧没有多说一句关于情感的话语,心若懂,一切都无需多言吧。
我们各奔东西,在各自的城镇或乡村参加了工作,分配在各个不同的学校里,如愿做了人民教师。从此,相互之间的联系就少了很多。
偶尔写封信,说着不着边际的抒情的话,有时是对季节的赞美,有时是对一些收获的汇报。至于情感,谁也不去涉及。只知道,我是他倾诉的唯一知己,他是我藏在心里的一个秘密。
多年后,再次遇到W的时候,我们都已经历尽沧桑。我们各自说着各自的生活,有如意,也有疲惫。
我尽可能地把生活给予我的磨难说得云淡风轻,但他还是从我的话语之间察觉到了我的不易。他说,“不管怎样,记得我永远会在你身后。”
他说那时候的他,常常期待着下课。因为下课以后,就会看到总是能把胡说的话说得一本正经的我,把别人哄的团团转的时候,我自己却一个人哈哈大笑着跑开了。他说那个时候,我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气息,总是像有一股魔力一样吸引着别人。
他又说:“希望你还是那时那个活泼可爱、乐观开朗、充满魅力的女生。”
他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给寒冬里的我送来了无限的温暖。我也想念那时那个充满活力与自信的我。生活,待我还是不薄,我看到了自己并非活得没有一点痕迹。起码,W的心里,给我留了那一丝丝的位置。已经足够。
以后的日子里,他总是悄悄地关注着我的一切。
随着微信的普及,他随时有意无意地说一些有正能量的话。对我性格上的灵性给予肯定,鼓励我参加写作班的课程,点评我的文章里的不足,对我自暴自弃的态度给予否定,替我挖掘一些灵魂深处的闪光点……
我慢慢走出了沼泽地带,慢慢拾起那些曾经有的灵性,慢慢看到了生活的无限美好……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仅以此文献给那个曾经等我下课的人。
图片来自网络,文章来源作者自创,欢迎转发评论。
作者简介:胡杨,一枚中年小女子。喜欢以小资的情调把日子过得浪漫一些,愿意用温婉的文字描绘各种生活的画面。期待与读文的你一起在柴米油盐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