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老巫
|| 每天絮絮叨叨,坚持日更, 今天是第 118 篇
1、
你对手机是个什么态度?
反正,我是越来越讨厌手机了,到了必须碾碎手机的时候。
昨天的课,并不多。早读是英语课,点完名后我回到了办公室,打开手机刷屏,不知不觉,就到了快上第二节。我放下手机,准备自己的第二节语文课。
第四节课,我有课,6班的一节“自然课”。不要上课的,只需坐在那,维持纪律就行。
带了《逻辑思考力》去学校,计划今天要看完的,而上午只看了2章:第一章何谓逻辑思考力、第二章训练逻辑思考力的7个方法。不到二分之一,全书共5章。
上完课,看着桌子上堆积如山的作业本,没有心情改,也不愿意挪到步子回家。坐在那发呆,懊悔自己整个上午没有看几页书。
中午,在教室里陪学生,看他们在写作业,坐讲台上的我,想打瞌睡。趁着学生上课时,我去车上小睡一下,实在撑不住了。到了3点十几分的时候,醒来,去办公室。下午,我是第四节课,还有将近两节课的时间可以支配。先批改一下学生的日记,第四节课就来了。
复盘一天的时间,我白天至少有150分钟被手机吃掉了。在屏幕上划拉划拉,越划拉越有味道,很容易上瘾。光阴就这样溜走了,没有一丝声响。
该碾碎屏幕,远离手机了。
2、
从今天起,就要切割手机。
规定自己:早上打卡,看手机15分钟,阅读群里小伙伴文章;中午15分钟,看微信信息;晚上看手机30分钟,阅读群里小伙伴文章。
原来在手机做的事,全部移步到电脑里。一天只能用手机60分钟,必须做到,不超支一秒钟。
我不能被手机绑架了!
很多零碎的时间,就哗哗的在屏幕上溜走了,很是心痛。利用好白天的零碎时间。
课件休息有10分钟,能干什么?可以用来阅读,用来码字。
现在感觉自己被榨干了,肚子里没有了什么货,到了必须要加强“输入”的时候。没有输入,就没有高质量的输出。一年要保证深读200本书(深度,非速读),现在是2天一本,寒、暑假,要做到一天一本。
远离手机,利用好碎片时间,多阅读,给自己多输入材料,让自己的仓库丰富多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利用碎片时间来码字。以前,习惯坐下等待灵感。现在,一有时间,即便5分钟,也要坐下来动笔写。
写着写着,灵感就滚里出来,是那样的流畅,是那样的顺手。灵感这东西,也是逼他一把的,不会自动送上门的。灵感藏得很深的一个地方,需要一定的压力,才能喷涌而出。
限制时间,给自己一个限制,可以激发人的潜能动力。
时间是挤出来的,人是逼出来的。
3、
晨间25分钟,到今天,一直在坚持。闹钟响起,起来下楼,打开电脑,立刻能码字。
那白天,有零碎的时间,或10分钟,或15分钟。我该怎样去码字呢?
早上,确定当天要写的主题,用“九宫格”确定内容,用“三问”+思维导图确定框架。这样,文章就自然被分成了若干个模块。
有了模块,就好办了。我在一个零碎的时间,可以写好一个小模块。全部模块走一遍,文章也就码好了。修改,修改,可以发自己的简书和公众号了。
不仅仅是写作上,任何的事情上,都要给自己一个限定。
这个限定,就是触发器。一按,就行动,改变自己的行为。
为了码字,
我要碾碎手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