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守八项规定之矩,永葆清正廉洁之风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犹如一记重锤敲响作风建设的长鸣警钟。从“徙木立信”到“十年磨剑”,从“刮骨疗毒”到“固本培元”,这份新时代的政治动员令,既是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宣言书,更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活力的营养剂。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新时代的再深化、再出发,彰显着百年大党始终如一的清醒坚定。

        立好思想“风向标”,以“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自觉武装头脑。从“制度约束”到“文化自觉”的跨越,标注着作风建设进入新境界。《通知》创新提出“情景式教育”“案例式剖析”“体验式警示”,将纪律教育融入党员干部日常。在浙江“红船精神”发源地,沉浸式党课让干部身临其境感悟初心;在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区,“亲清政商关系实训营”构建新型治理模式;在云南独龙江乡,驻村工作队用脚步丈量民生温度。这种由表及里、由制入心的转变,正将纪律要求升华为价值追求,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真正成为党员干部的政治基因。党员干部要利用集中学习、专题研讨、线上课程等多元形式,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做到原原本本学、融会贯通学、联系实际学,将八项规定精神融入日常思维,不断更新认知、深化理解。

      深挖问题“根源井”,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重塑根基。锚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最醒目的精神标识。十年前,面对“四风”问题滋长蔓延的危险,党中央以中央八项规定破局,开启了“小切口推动大变局”的治理革命。从整治“舌尖上的浪费”到遏制“会所里的歪风”,从叫停“车轮上的腐败”到清除“节日里的顽疾”,中央八项规定用“徙木立信”的政治智慧,重塑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新时代新形势下,作风建设面临着更深层次的考验。当违规吃喝转入“地下”,当收送礼品穿上“隐身衣”,当形式主义披上“电子外衣”,“四风”问题呈现出隐形变异新动向。如,某地政务APP要求基层干部每日打卡二十余次;某单位将超标接待费拆分报销等,这些“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账本里的微腐败”警示我们,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此次学习教育将“纠树并举”作为着力点,既以案为鉴筑牢思想防线,又培树新风涵养政治生态,这正是对作风顽疾的精准施治。党员干部要对照八项规定细则,开展“四问四查”,明确“不可为”的边界,从思想病源、行为规范、工作日常等维度深挖病灶,明确“负面行为清单”,守牢纪律底线。

      按下行动“加速键”,以“身骑飞龙耳生风”的效率疾步前行。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回望,中央八项规定早已超越具体条文,升华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坐标。从脱贫攻坚战场上的“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到抗疫一线党员干部的“逆行出征”,从航天团队“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到自贸区建设者的“马上就办”效率,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已内化为干事创业的精神密码。正如大别山革命老区群众所说:“现在干部进村自带干粮,解决问题不过夜,这才是共产党的好作风。”这种作风建设的乘数效应,正转化为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党员干部须保持抓落实的长效性,定期开展 “回头看”,对已整改问题进行复查,防止问题反弹,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检验,确保在工作生活中不走样、不偏向。也要不断增长本领、提升自我,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以钉钉子精神落实八项规定精神。

        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当《通知》化作千千万万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当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治国理政的毛细血管,中国共产党必将在持续净化、完善、革新中永葆生机活力,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续写百年大党作风建设的时代新篇。这是历史的回声,更是未来的召唤,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必将绽放出更加璀璨的时代光芒。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