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就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有复利效应的事,其中分成目标,路径,资源;目标需要极简、聚焦,需要多整体的基本面有一个基本的认知,保持激进的面对现实。
---------------------------------------------------------------------------------------
焦虑时有什么办法?研究表明,通过与自己产生心理距离的方法可以有效缓解。你可以用名字或是第二人称代词来称呼自己,月自己进行辩论交流。这种方法可以创造出你与自己的分离,直面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如果你正处在焦虑中,不妨试试这个小方法吧~(把自己想说的话用第二人称进行交流)
目标、路径、资源,找到一个极简,聚焦的目标,规划好路径,投入资源,迎刃而解,找到那个“刃”,投入全部资源,建立竞争优势,摊开来就是模式。
战略的本质就是杠杆,在打的格局下找到突破点(回到战略,它的本质是什么?我认为,战略就是一个杠杆。它让你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放大几倍,几十倍。一旦远离这个杠杆,就变成小公司创业模式。关键是,这种创业模式,又比不过真正的创业公司。猎豹走到今天,重新回到创业,置身于一处——于大格局下,寻找新的破局点,战略如是)
“倍则分之”的分,不是分自己,是分敌人。让他分兵。我两倍于敌,则我用一部分兵力,或取其要害,或者攻其必救,使得他本来就只有我的一半兵力,还要分兵来救,他的兵就更少了,这样更容易战胜它。
人性的特点是要赢,但现实很可能要输,要懂得认输。宏碁的施振荣老先生说:“认输才会赢。”这句话很有哲理。我们也可以说,输了,生活还会继续。输掉的咱们认了,保住和扩大咱们赢的。
“胜可知而不可为”的思想,不指望在战场上靠运气获胜,而是在必胜条件下一战而定。所以,动手之前,你要知道能不能赢。必胜不可知,必败则是可知的。
成功是偶然的,失败时必然的。这个认识很重要,不要轻举妄动。
不站在老板立场的员工没前途,没有员工思维的老板做不大。同他人之欲者胜。这就回到利他就是利己的大道理了。对于员工来说,你要始终站在老板的立场思考处理任何问题,你就进步快了。对于乙方来说,你要始终站在甲方老板的立场,诚则灵,你的业务就稳了。对于老板来说,你要有员工思维,凡事站到员工的立场去看一看,服务员工,关注员工,就有人愿意跟你干了。对于企业来说,要始终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不要总想利用信息不对称挣钱,而是实实在在为消费者建起别人做不到的产品和服务体系。
“以虞待不虞者胜”,还有一个理解,就是“机会是属于有准备的人”。人生就是不断地埋下伏笔,机会来的时候,你都准备好了。作战就那一下子,我们99%的工作,都是准备工作。这个道理太深了。人们容易看到的是战利品多少得失,时间、资源的分配,总是向收割倾斜,不是向准备倾斜。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我看到有的企业家,把收获的工作交给经理人,因为今天的收获都是他三年前耕耘下的。他把他的精力和关注点,投入新的耕耘,为未来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