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产厂商的发展,垄断被打破,很多中小型厂商也进入到了这个行业中,在初期规模不大,也不清楚行业、渠道在哪儿的时候,他们大多都选择了跟总代紧密合作。一方面,需要总代帮助他们拓展渠道,开拓市场,争夺份额,另一方面也依赖总代的资金和物流平台,加快资金流转和产品的流通。
这里,除了前面讲到的巨头公司,仗着有钱活多的优势,要求总代与之匹配的小弟也比较多,分工更为细致,其他大部分的中小厂商大多都无法要求总代给配很多人来协助工作。一些类似于微软、Polycom、EMC、F5类的国外厂家,虽然每年每个区域可以分给总代的过单量不大,但是因为厂家利润丰厚,区域又不想在国内放太多厂家的销售,就有了让总代协助厂家做销售和售前的工作的需要,所以就留给总代比较高的利润,来维持总代养专职销售和售前的费用。
也有一些类似于飞塔,Linksys,Radvision的厂商,虽然毛利高,但是产品品牌影响力和销售规模比较有限,所以总代大多都采用了复合型销售——一个人看好几条产品线的方式,来解决产品落地销售的工作。在刚进入神码的前三年,因为部门代理的产品在区域的量都不大,我曾经最多的时候,一个人负责了中兴、迈普、Linksys、Netgear、飞塔等十几条产品线的销售。
还有一些类似于中兴、迈普、华为的厂商,因为厂商自身在区域搭建了很全面的销售队伍,所以需要总代做的主要工作就是个签合同、下单、盯付款、跟发货到货签收、盯回款的商务工作,我们也称之为FA(财务代理)业务,所以就是过单嘛,留给总代的利润也就非常薄。但是这些商务工作也需要占用很多的时间精力,所以,一般总代在做专职销售人员配置时,都会进行人员成本的计算,如果以毛利5个点来计算,如果一个人接不了1000万的订单,基本这个人员的投入就是亏的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留给总代的利润空间就主要由两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方面厂商在区域发展的战略决定了总代的工作职责,不同的工作内容决定了利润率的高低,另一方面厂商的销售规模也影响了总代的利润空间。利润率和销售规模往往也都是成反比的,厂家的产品越难卖,利润一般也越不透明,销售工作要求较高,可以留出的利润也较高;越好卖的产品,反而对人员要求不高,留出的利润率也就低了。这一点,其实也是因为厂商付给总代养人的成本总量比较固定决定的。
但是,随着厂商竞争的加剧,中小型厂商也面临洗牌,总代也在不断找寻新产品代理的同时,一批批的厂商也在被并购收购死掉;厂商也在向客户端不断发力,做渠道扁平化,总代的职能也越来越往专业化和提高效能上做转变。一些安全、视频会议、云计算、虚拟化的厂家也不在倾向找传统的总代合作。而一些体量庞大的厂商,在一些传统业务上,只是要求总代做好FA即可,总代之间的竞争也发展到另一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