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东西是我有生以来的愿望,我为此也并不是没有做出过尝试,毕竟打开简书之后我发现自己有三篇私密的文章。
这三篇文章中得两篇与我一直想写的一篇小说有关,另一篇是对我上个月做的梦的记述。不过说到底我一直想写的那篇小说也是从梦里得来的,那是个很令我震撼,很有意境的梦,而我刚好梦见了(记住了)开头和结尾,后来我也只写出了开头和结尾。怪我想象力太匮乏,超出来的人物和情节,竟一个都想不出来,再回头看看已经写出的内容,又颇有些束手束脚的感觉,仿佛在责怪自己,也不把梦做得更全更有逻辑些。
总而言之我还是决定今天写点东西。要是在若干年以后我成了个大文豪什么的,今天无疑就是开端,到时候我第一个要感谢的人就是王小波。就是在今天下午看他的杂文的时候我才产生了"我上我也行"的冲动,要是被王小波的粉丝看到应该会被喷吧。我看王小波的书还不是很多,«万寿寺»实在是看不下去,于是转过头来看了几篇他的杂文。目前为止我还没发现什么他值得崇拜或者仰慕的地方,可能以后会发现吧,到现在我能确定的是他一定会是一个好朋友,就是一碟花生米二两威士忌能唠一宿的那种朋友,你觉得他很有想法,有些东西刚好跟你想的一样,有些东西虽然感觉有哪里不太对,但是吃一颗花生米的功夫又聊到下一个话题去了。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我上我也行"的原因,喝酒聊天时大多数人都不是好的倾听者,不管别人想不想听,也不管跟别人说得有没有关系,喝多了之后总想着要说点什么。
还有就是王小波说话的语气总让我想起«凉宫春日»里的叙述者阿虚,他们说起话来都像是在念旁白。初中的时候我想以阿虚的口吻写作文,最后却没有成功,想来也是,把唠嗑一样的口语写下来给老师看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从小我就不擅长写作文,作文写得又慢又烂,这样的一个人希望能写东西,不知道是真的想写东西还是更多的是羡慕能写东西的人。有一期«奇葩说»提到写作文有一个观点我是很认同的,就是从小到大我们写出的作文的论点我们自己是不相信的,不管是苦难是生活的财富,还是细节决定成败,写一篇作文只是对自我进行一场催眠而已。我后悔明白这件事明白得太晚了,又庆幸于总算给自己写不出好作文找到一个合适的借口。
至于我写出来的东西,我想我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去看,毕竟只是练笔,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短时间内去看的话顶多就是对语法和修辞做一些修正,想法是不会变的,就像康德所说的分析判断,不产生新的知识,有这些时间读些别人写的东西远胜于读我自己写的东西。多年以后,我要是能再看到这篇文章,无非是两种情况:一种是像我在高中时翻到初中时写的日记,觉得这都是些什么东西,烂得一塌糊涂,顺便一提那日记只有两页,第一页写了一整页,第二页只写了一句话“今天头疼,明天补上”,奇怪的是我对第一页的内容完全想不起来了,倒是还有写过第二页的印象:另一种情况就是像我前两天翻到大四时写的自己的梦的分析,完全感觉不到是我自己写的,颇有弗洛伊德的文风(也可能是我看的那本《梦的解析》的翻译者的文风),若不是为了给朋友看解析的内容而把这些写下来,那一小段文字大概也会像我很多其他没写出来的想法一样彻底被遗忘吧。
不论上面两种情况哪一种发生了,对我都不是什么坏事。如果这篇文章被几年后的我觉得烂,说明那个时候的我比现在的我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自然是值得高兴的事。而如果多年之后的我觉得这些东西写得还凑合,甚至是那时候的我写不出来的,那我这篇文章就不止能造成分析判断了,还能造成综合判断,就像我解梦的那一小段文字成为激励我写东西的内在动力一样。
最后谈一谈这篇文章的题目。不管是"最后"还是"谈一谈题目"都无疑是在作文时代留下的恶习,想说一个东西非得说得firstly,secondly,finally,还必须点一下题。作为练笔之作,我本来打算起一个跟我仿真文件一样格式的题目,0531,但是又怕我以后看见的时候分不清那年写的,所以应该叫20180531,可又没有办法保证能在那一天写完,实际上现在已经是6月1日,再过四十几分钟就到6月2日了,所以以日期起名还是不合适,顺口就编了这么一个名字。发现无人倾诉时,才过了两天我已经觉得这是个糟糕透顶的名字了,倾诉这个词太过于柔弱,无人倾诉的说法太过于幽怨,但是在本文即将终结之际,我也懒得改题目了,由此看来在文章开头就点题还是有好处的嘛。最需要说明的是,我说无人可以倾诉不是说我没有朋友,只不过表达(说倾诉太肉麻了)这种行为在聊天中,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我都没办法做得很好。面对面交谈的时候,话题转换得太快,以至于大多数观点都没有办法论述得很完备,而大多数的论述都无法形成观点。在网络上交流的效率太低,大家生活里都有体会,就不赘述了。还是写东西好,除了自己没有人可以打断,减少了一半的阻碍表达的因素,发现无人倾诉时不妨写点东西,就算文笔差打字速度慢如我,也在写的过程中多多少少获得了一些乐趣,这对现在阶段的我就足够了。
2018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