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钢琴教学是从1998年开始的,至今已经走过二十二个年头。
最早开始教学生的时候,没有教学经验,全是模仿当年我的老师,不夸张的说,连表情动作都是在模仿,只有教学效果没有模仿出来,曾经困惑了一段时间。
路还是要自己走,于是一点一点摸索着居然也能把小孩子教的很好。
我们都知道,节奏和乐感是音乐的灵魂,一首乐曲好不好听首先是节奏准确,真正能打动我们内心的是演奏家所表现出的感染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乐感和表现力。高水平的表现力,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练习。
钢琴教学的基本功主要有手型、音符、节奏和乐感。对于初学的小孩子来说,基本功练习枯燥乏味;对于在家陪练的家长,陪孩子练基本功,99%都经过了恩威并施、低声暗吼、最终达到了鸡飞狗跳的境界。很可惜,好多家长和孩子就在基本功练习的最初阶段无奈选择了放弃。
钢琴教学离不开科学、艺术、人文情怀三位一体的全人教学。基本功是科学的,讲究的是严谨扎实,扎实的基本功是要有的基础。枯燥的基本功需要艺术的手法讲给学生听,手把手地落实到手指的每一块肌肉,灵活运用这些肌肉,达到肌肉间的协调,最终形成新的条件反射巩固下来。
工作中我始终觉得,作为引领者的老师,自身基本功扎实只是教学的一部分,还要具备浓浓的人文情怀,用人格去影响学生,营造宽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赢得学生的喜爱,让他们从喜欢老师开始,爱上钢琴课,使每周的钢琴课成为一种期待,乐此不疲的度过最初枯燥乏味的基本功阶段。
通过心理学的学习,在与家长的接触中,我也不再要求家长被动参与课堂学习,主动参与的,也讲明白,学习是你自己要学的,与孩子没有关系。对于课堂知识,我会运用适合不同孩子的方法,详尽的讲解清楚,并落实到练习中,保证孩子们都能正确的掌握;回到家里让孩子慢慢养成主动练琴的习惯,家长只是作为欣赏者出现,给予孩子崇拜、鼓励和支持就够了,即使弹错了,也不需要家长充作老师纠正,提醒孩子与老师沟通,由老师纠正。
人格的魅力影响孩子,把被动的学习,变成孩子们主动的期待;尊重科学严谨的音乐理论,根据不同孩子采用不同的方法,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掌握,主动的课后练习,形成习惯;引导家长分清界限,学琴是孩子和老师的互动,家长提供资金支持,接送的后勤保障,课后练习的欣赏者而不是监督者。大家各司其职,乐此不疲,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经常有孩子来跟我说,老师,现在妈妈都不用看着我练琴了,每天都是我自己主动练琴,原来练琴也是一件开心的事。家长也说,孩子来学琴的这些日子变化很大,放松了,爱笑了。更多的家长收获了“解放”,不再为孩子练琴伤脑筋,家庭氛围轻松了。
每每听到这些好消息,我都由衷的欣慰。
科学、艺术、人文情怀在钢琴教学中融会贯通缺一不可。单纯讲究科学理论,没有艺术的手法讲解,很难让学生全面掌握;讲的再好,科学技术不过关,也是空中楼阁;好的讲解,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没有老师人文情怀的支撑,教学过程没有感染力,只有三者结合,才能让枯燥乏味的练习坚持下去,直至掌握具有较高的演奏技巧,在过程中收获愉悦和满满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