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理的小说《三里湾》创作于1954年,我还没有出生,那时的农村与现在的农村根本不是一回事了,不过小说中那种朴素的对于明天的憧憬,现在看来仍是亲切又可信的。
我喜欢这样的描述:
灵芝问:“咱们是不是也要另立户口呢?”“我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也没有想过,还是因为别人来立户口才引起来的!”“我不愿意另立户口——多么麻烦?谁给咱们做饭吃呢?”“我也没有想过这问题!”她又想了想说:“这样子好不好?咱们都回去和家里商量一下,最好是不用另立户口,你作的工还记在你家,我作的工还记我家,只是晚上住在一块;这办法要行不通的话,后天食堂就开门了,咱们就立上个户口,到食堂吃饭去!”“穿衣服呢?”“靠临河镇的裁缝铺!”“那不成了个特殊户了吗?”“特殊就特殊一点!这又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
我在创作长篇小说《那时风月》之前(此书已有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至少又读了《三里湾》3遍,我不敢说我的文字比赵树理朴素,但至少有一点像他的文字那样比较土气吧。而土气好像应该就是一种农民本色吧。我生活在江南水乡,如果我去写一些风花雪月的东西,那么我就脱离了实际,那是件多么可怕的事。
我常对赵树理这些老作家心存感激,是他们真实地记录了老农村老祖宗老风貌,从他们的小说里我看到了祖父与父亲们过去艰难的丝丝缕缕的生活。于是,我便懂得了要好好地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