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羽的悲剧造就了刘邦的喜剧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在山东定陶汜水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是为汉高帝,史称西汉。刘邦从沛县泗水亭长在芒砀山起事,依靠三千子弟最终在秦末的农民起义中脱颖而出,在打败西楚霸王-项羽后夺得天下。在读到这段历史时,许多国人都会感叹,项羽这样的一位旷世英雄为何就不肯一渡过江东呢?或许项羽过了江东后,能够东山再起,历史将重写。历史不能假设,但是大家为什么会觉得刘邦不配拥有天下呢?
二、刘邦封侄儿为“刮锅底的侯”
刘邦年轻时不务正业,整天和酒肉朋友鬼混,并且经常带着他们到哥嫂家蹭吃蹭喝。时间一长,嫂子不高兴了,当刘邦再次带着兄弟伙来蹭吃蹭喝时,她拿起锅铲边敲锅边嚷:“光了!光了!”刘邦记住了这个“仇”,在心里留下“击釜之怨”。
刘邦当上皇帝后大封同姓王,他的近亲不是被封王就是被封侯,唯独不封大哥的独子刘信,他大嫂便跑到太上皇也就是刘邦的爹那里去告状,心中仍记着“仇”的刘邦说“大嫂这个人薄情寡义”。后经太上皇调解,刘邦才给侄儿刘信封了个“羹颉侯”。羹者,饭也;颉者,刮也。“羹颉侯”的意思就是“刮锅底的侯”。对于这种羞辱,其嫂其侄既不敢怒也不敢言,否则很可能到头来什么都捞不着。
三、刘邦对父亲妻女的冷淡无情
公元前205年四月,刘邦东攻项羽至彭城。项羽舍弃齐地回击汉军,大破汉军于彭城。刘邦仓惶逃跑,途中遇自己儿子刘盈及女儿鲁元公主,带着一起逃跑。后来楚军追之甚急,于是刘邦多次把儿女踢下车,想让车减轻重量,可以跑得快些,夏侯婴把两个孩子上车。刘邦大怒,想斩杀夏侯婴。
公元前203年,楚汉持续对峙,项羽把刘太公放到一个很高的砧板上面,威胁刘邦若不投降就煮了他爹。中华人氏自古以来重视孝道,对于任何人来说,老爹被人威胁都是一件相当棘手的事情。然而,刘邦非同一般,他回复项羽:“我和你一起接受楚怀王的命令,结拜为兄弟,我老爸就是你老爸;你真的要煮你老爸,也分我一碗汤吧!”项羽当时就跪了,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
四、刘邦能够成功的法宝—高情商
大将韩信攻取了北方诸国之后,又奉汉王刘邦之命令东取齐国,平定齐国后,韩信却矜才自傲,派使者给刘邦送了一封信。信上写着:“齐国人向来伪诈多变,而其南边紧连着楚国,双方往来密切。如果不设立齐王以镇齐国,恐怕很快就会叛变,所以建议让我当假王,一稳定齐国的局势。与此同时的,汉王刘邦遭到楚军主力的猛烈攻击,被围困荥阳城内。这封信来得不早不晚,时机拿捏得恰到好处,只要不是傻子,谁都看得出来,这是韩信跟刘邦提交易的筹码嘛!那么,刘邦又岂会不知!他火冒三丈,对使者大骂:“我被困于荥阳,,天天盼他赶紧攻破齐国,然后发兵前来救援,现在他倒是轻松,罔顾我的危急,竟还想在齐国称王!”身旁的张良和萧何听完刘邦的话,偷偷踢了一下脚跟,悄声说:“如今汉军情势不利,有办法阻止韩信称王吗?不如依了他的请求立为齐王,这样我们至少能保证齐地,不然他难道自己割据齐国,叛变称王?”不得不说,刘邦的情商无人能及,知道自己怒骂韩信的话无法改口,于是说:“大丈夫取功名于天下,显威望于诸侯,要做就做一个真王,哪需要做一个假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