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经意间打开微信读书,才发觉在微信读书已经读完了125本书,实际上我涉猎较为广泛,有自传,历史类,心理学、文学类等类型的书籍,不同的类型的书籍阅读让我有了不一样地感受。
说到读书,我非常感谢一个人,他是我的小学六年级的班主任宋老师,可以说他对我的阅读习惯的培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个好的习惯培养并不难,难的是坚持。
身边有不少习惯阅读的朋友,他们就像是书虫,一有时间就潜心读书,有句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他总能在人群中脱颖而出。也有些人拿起书本就感觉像是催眠一般。而我,一有时间,我也总是喜欢找个窝在宿舍读书,遇到经典难忘的书籍,我总是舍不得看完,像是情侣一般的难舍难分。
我有个习惯,每逢外出旅行,或是回家,我的行李箱里面总会放上一本两本书,哪怕是没有时间去阅读,我感觉有书在,我才感觉安心。
冰心在《忆读书》里面曾写道: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1、读书好
阿兰-德波顿在《旅行的艺术》一书中曾经写过:我读书时总抱有非常个人的理由,为了帮我更好地生活而读书。
我十三四岁的时候就开始阅读,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小说,对于书中的人物,我都想象成我们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人,我会为他们的失意而悲伤,为他们的得意而欣喜,而有的时候,站在更高一层的思维为小说里面的人物出谋划策,我读得如饥似渴又感同身受,作为读者,我有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时而悲伤难过,时常神采飞扬,时而顿感全身充满力量。
他又写道:这就足以可以解释文学何以能够为失恋的人带来纾解和慰藉,在文艺作品中认出我们自己,可以使我们换一种达观的态度看待我们自身的困境,因为我们可以学着站在普世的高度看问题,这正是作家们为了创作而采取的立场。
我记得曾经有一个笑话,当你看到落日余晖的时候,你的脑海中浮现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我去,这么多鸟,真好看”虽然这只是一个笑话,但是很好地说明了读书的好处。
我们读书并不是消磨时间,也不是为了躲避人群的喧嚣,我们读书是为了成为遇见更好的自己。
2、好读书
我们生活在偏远的农村,、平时除了自己的课本和辅导资料,极少有课外读物。当我上六年级的时候,班主任宋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开拓视野,不辞劳苦通过家访的形式组织大家以班费的形式建立一个图书角,自此之后,我们放学后、周末甚至寒暑假的时候,我们都可以借书来阅读,当时的我尽情地在书海中遨游。
我现在仍然记得在当时读过好多经典书籍,比如:《平凡的世界》、《海底两万里》、《水浒传》等书。
习惯一旦形成,很难去改变,正所谓,我们读书习惯的形成也是如此,当时只要有书读,便会全神贯注地投入进去,对于当时物质相对较为匮乏的时候,书也能带给我心灵上的慰藉。
如今,我们并不像以往那样缺乏书籍,我们现在可以随手可读,喜欢什么样的书籍,只有下单很快就可以拿到手,手机上有很多的读书平台,这对于好读书的人来说,是一种特别好的体验。
3、读好书
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是的,读好书,就像结交了良师益友,使我受益匪浅;读好书,就像生活在温和的春风里,使我心旷神怡;读好书,就像找到了快乐之源,使我领悟到快乐的真谛。
书的价值还不止于描绘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习见的那些情感和人物,好书对我们各种感情的描述远胜过我们自己的体会,它处理的感知和认识虽确属我们所有,却又是我们根本无力予以明确表达的:他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
最好的书能清楚地阐明我们长久以来一直心有所感,却从来没办法明白表达出来的那些东西,所以在某个时刻,当我们读到某个段落或者某句话的时候,我们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们总是惊叹作者的心思为何如此细腻?到最后心里想着,作者明明写的是我们心里的想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