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任务群最早在高中课程标准中出现。在去年的义务阶段标准中有更新更细的要求,更方便操作。现实中,无具体的指导意见。所以教师的困惑以及跟不上很正常。
二、在朱煜老师看来,学习任务群有1.0、2.0和3.0版本,单元整合单元相当于学习任务群的1.0版。
单元整体教学:依照语文课程标准,建立语文学科教学目标系统,以单元为结构形式,整合教材、课外选文等教学资料,利用精读、泛读、练习、综合、作文等课型,有效达成单元目标,且可测评教学效果的教学形式。(朱煜老师本人的定义)
比如分段技能的教学,从简单的文章教起——精读,用规整的文章巩固,用不太规整的文章提升。对比纯粹的单篇教学,单元整体教学的时间和对象更长更宽了。再如创造性复述这个名词,学生能提,说明具有周期长的浸润。组织教学不能蜻蜓点水般,学习能力差的孩子可能会出现上了课等于没学的状况,包括好孩子也是,他们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类比教师成长,不是听一次讲座就能提升,而要有实践的过程。因此需要抓住单元的核心目标和要求,利用课内外资源,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主题式,针对性)。侧面例子,反观现实状况,有些孩子缺课仍然能考得好,反映出教学是否具有有效性。
三、大单元设计的环节:(链接崔允漷教授关于大观念的那篇文章,都是从课程标准、年段要求、教材里有什么进行前提条件的梳理,再细化目标,确定教学内容)
学习课程标准,熟悉年段目标
梳理教材内容,细化年段目标
整合教学资源,确定内容次序
设计教学流程,设计作业方案
规划单元测试,反思单元系统(备课之初就要设计单元测试,整体的单元测试和作业要先有规划和分析研究,先设定双向细目表,学生要掌握什么内容,用什么题型考,以及设置的分值等)
关于单元作业:基础型:字词抄写背默。阅读型:相关语段的阅读和分析。表达型:口语与习作(与平时测验一样)作业可以按课时,也可以按单元整体设计。框架不难,难的是设计,如阅读作业的设计,如读写结合。在作业设计时,要把细节设计到位并告知学生,包括作业评价的标准也一定要提前告知。学生完成后,教师需要写反思。形式新颖固然重要,但更需要思考作业中包含的要素。
单元整体教学四个步骤:解析单元目标——解读教学内容——规划教学单元——设计实施教学
1、解析单元目标:细化单元目标,扉页上的是语文要素,不是真正的教学目标,语文要孙没办法直接操作而教。解析单元目标是整个备课过程中最难的。如四上第一单元,语文要素为“边读边想象,体会自然之美。”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你如何判断学生是否体会到,用什么方式检测体会到的?(直接询问学生是无效的)。再如教批注,列举批注的方法,老师经常存在的误区:板书批注的方法,让学生记了,但记了就会了吗?再如训练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老师限定时间开始读,学生就学会提高阅读速度了吗?以上例子都是没有细化单元目标的情况,细化,就是让教学变得可以操作,同样是提高阅读理解速度,要找到抓手:如写人写事,抓住人物描写的关键语句;写景,抓住景物的特点。
还要了解同册单元之间,不同册单元之间的关联。
2、解读教学内容
明晰年段要求;细读教材,理清教材与单元目标的关系;理清单元内部各项教学内容的关联(事先对整个单元进行通盘思考)
如五上第一单元,语文要素为初步理解借助事物抒发情感。通过细读教材可知,白鹭不是借物抒情,桂花雨、珍珠鸟是,桂花雨适合新授,珍珠鸟比较隐晦,可用来练习,白鹭和落花生放在后面教。珍珠鸟要上成精读课,落花生上成略读课。
3、规划教学单元
规划教学资源(单元内外)的教学顺序;调整单元内部教学资源的功能定位;穿插使用单元内外的教学资源;建立整本书课外文与单元目标及课内资源的连接
列举:三年级,口语交际是身边的小事,习作是我有一个想法。如果按照习作的例子,文章是写不具体的。可借用口语交际的素材,朱煜老师在公众号上写过一篇《把想法写成作文》,能让人明白什么叫穿插使用
4、设计实施教学
基本原则:不管教材怎么改,牢牢记住一句话:教语文就是教表达形式。这种思路进入课文解读,才能找到最有意思的方法,多看公众号的教学设计,可以更深刻的领悟(啃读)
活化思维:不断改进创新教学方法(语言学习规律,表达特色)
活用教材:将教材变为开展言语活动素材(单元结构,听说读写演)
善化习题:对课后习题进行步骤化设计
以生为本:让学生获得有效的学习经历(教有过程,学有经历)。教师应经常反思:我的教有过程吗?你是怎么一步一步教的?(反面例子,如教分段,对学生说现在开始分段,甲错了,乙错了,丙错了,丁对了,假设你是学生,老师这样讲,你会了吗?再如,教案修改,师傅直接让你这里修那里修,但是没有教,你会上课吗?)
四、关于单元大整合:第一节课讲字词,这几节课讲内容,下几节课讲方法。反思:一节课,把几十个生字词学完,痛苦吗?大整合会更缺乏教的过程,能力弱的孩子跟不上,出现马太效应。现实中,老师更容易被好孩子吸引,本能忽略能力弱的孩子。单元整体教学(学习任务群1.0版本)属于小整合,内隐整合。朱煜老师认为小整合更加有效。(从我们班学生的情况来看,确实小整合更适合)
五、学习任务群
情境性:在真实的语境中开展实践活动,体验真实的完成任务的过程。
实践性:教与学要以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为载体。
综合性:课程、教材、教学内容的整体性,核心素养的达成。
学习任务群的类型(朱煜老师的定义)上下可以自由组合
以教学素材分:基于教材型/自选内容型
以教学方式分:活动组织型/常规教学型
学习任务群的三大板块六个部分,三个以上子任务,子任务的实现需要完成学习活动。
1.0版本,就是单元整体教学,可以一篇篇教,围绕单元目标,按新授巩固练习一一展开
2.0版本,加进活动,考验老师设计的能力,要有足够的资源和空间(把1.0扎实做好就非常好了)
3.0版本,基本按活动的形式设计的,注意处理好考试与活动的关系。课文里的内容不容易处理,诗歌相对容易。(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不要为了活动而活动,还要思考为了创新为了活动投入大量的精力,与所取得的成果相比,是否值得。)
汉语教学要有一定的规律,汉字必须要通过默写抄写才能巩固,不是一定就是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