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豆瓣)
从小就喜欢看书。
农村家庭,并没有什么课外书籍可看。印象最深的是不知哪里来的山海经,那些瑰丽诡奇的故事经常钻到我的梦里,让我醒来之后也念念不忘。有一个同学家里,藏书颇“丰”,大概有个几十本连环画。我放学回家最爱去她家玩。在她家的门槛上看连环画看得津津有味,天擦黑了也舍不得回家。邻居村支书家订了好几种报纸,市里的日报、晚报,省里的日报,还有参考消息。周末的时候最爱去那里看报。一声不吭,可以看上一整天。村支书老婆老夸我文气。其实我最爱看的是里面的小说连载,大人们所谓的闲书是也。书荒的时候,就看字典,看任何有字的东西,比如各种各样的说明书、夹缝广告。
初中时从同学那里借来一本萧红的《呼兰河传》。这本小说好像呼啸的沙尘暴一样淹没了我。我永远记得书中那个小孩子的孤独无依,她的爱和她的绝望。我喜欢这本书喜欢得不得了,后来给自己买过,给弟弟买过,给外甥女也买过。再后来,成年之后,在喜马拉雅上又听了一遍。那时候听,感觉又不一样了。不再是少年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多愁善感了。
高中时候,最爱去学校门口的书店蹭书看。看刘墉的《我不是教你诈》,看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甚至看《厚黑学》。有时觉得他们说的都很有道理,有时又懵懵懂懂。
其实高中和大学阶段,看的最多的还是言情小说。大学有个暑假,我没回家。有个同学是人文学院的,他们宿舍里小说最多,我就住在她们宿舍里,每天除了吃喝拉撒,就是整天整天的看书。看的头昏脑胀,躲避在别人的故事里不能自拔。要说我有多少女心,幻想有霸道总裁或白衣骑士来拯救我么?其实也是没有的。
毕业工作、结婚生子,时间一晃过的好快。有时仍会追着大部头的小说整夜整夜地看。在小说的世界里,俗世的烦恼不值一提,我的情绪随着主人公的悲欢起伏,似乎也是快乐的。只是看多了,总感觉有一部分魂魄不是自己的了,生活得有些恍恍惚惚。
高中的时候写过一篇作文,叫做密室里的阳光。大意是自我封闭的人多么想有阳光能够照进来。老师还写了不错的评语。可是谁能想到,从渴望阳光从外进来到我起身走到外面去,我花了究竟多久的时间。
那么现在是时候收拾集聚下自己的精神,努力的过好自己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