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书NO.19,是叶芝的诗歌选集。
说实话,我对诗歌不太敏感,特别是外国的诗。虽然叶芝被赞为“最好的英语诗人”,但我读着仍很头疼,看不懂。
这本小册子中文部分才68页,直到最近读第二遍,才对其中的几首有了一些特别的感觉。
第一首名《在柳园旁》,最能体现叶芝早期诗歌朦胧感伤神秘的特点:
在柳园旁,我与我的爱人相遇;
她雪白的小脚,走进柳园。
她要我爱得放松,像绿叶长在树上;
但我年轻又无知,没能认同。
在河边草地,我和我的爱人站着;
她雪白的手,放在我微倾的肩上。
她要我爱得放松,像青草长在堤岸上;
但我年轻又无知,而现在眼中满是泪水。
八行诗写尽一生,已经翻译得很唯美了。网上却有一种“诗经体”的翻译,更妙:
斯遇佳人,仙苑重深;
玉人雪趾,往渡穿林。
嘱我所爱,如叶逢春;
我愚且顽,负此名言。
斯水之畔,与彼曾伫;
此肩之处,玉手曾拂。
嘱我适世,如荇随堰;
惜我愚顽,唯余泣叹。
第二首就是广为传唱的《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头发灰白,满是睡意,
在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本书,
慢慢读着,怀想你的双眼
曾有过的神情柔和,以及阴影深沉;
多少人爱你绚烂优雅的时刻,
爱你的美丽,带着假意或真心,
但有一人爱你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容颜变换的忧伤。
垂下头,在闪光的炉栅旁,
怀着一丝悲伤,轻声诉说
是如何消逝,如何步入头顶的群山,
将他的脸庞掩藏在星辰之间。
小册子中选的大多是叶芝的政治诗和宗教诗,没有相应的背景知识真是不知所云。但这类描写人类普遍情感的小诗,却能轻易引起共鸣。改成中文歌曲后,用在不同的场合,依然动人,比如赵照的《当你老了》,实际上是写父子亲情的。
最后一首有感觉的诗,是《布尔本山下VI》,这几句似乎是叶芝的遗嘱:
在光秃秃的布尔本山顶下,
叶芝躺在德拉姆克利夫墓地里。
很多年前,他的祖先
曾是附近一座教堂的牧师,
路旁还有古老的十字架。
不用大理石,不用惯常的措辞;
在附近采石场的石灰岩上
按他的要求刻下这些话:
投下冷眼,
看着生和死,
骑手,路过!
此诗有种返璞归真的感觉,叶芝没有吹嘘自己一生为祖国战斗、服务的光辉历史,只是提起祖上曾有人当过牧师;三句碑文内涵深刻,有力地概括了自己的一生。
诗无达诂,翻译过来的诗理解更难。但我认为,对普通读者来说,一首诗读着感觉好就够了,说不说得出好在哪里又有什么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