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不立的焦虑感,这是种流行病,得治!

今天在网上看到一条广告:心理咨询半价,史上最低!

是啊,现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很多人,都倍感焦虑。轻者或许只是偶尔郁闷一下,重者可能有精神上的疾病,不能自医,只能求助于专业心理咨询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心理咨询也开始变得流行和普遍起来了,这说明啊,焦虑真的是种病,得治。

翻看各种研究,你会发现,焦虑不只存在于中年,很多90后的年轻人,也是焦虑症状的主要发病者。

90后中最大的年纪也快30岁了,30岁一直以来在人们心中就是一个分水岭,古人语:“三十而立”。在如今的社会,如果到了30岁还没有获得相对优越的物质条件,就会被视为一个失败者,可能是外界看法,也可能是自我认知。

可是年龄或许在某些时候,会对我们的职业、生活有一定影响,但绝不是决定性因素,30岁之后,仍然有大量的成功人士涌现,为何我们还需要把自己的职场生命周期压至30岁呢?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长跑,比的不是一时的速度,而是谁能坚持到最后,跑得更长远。

其实仔细想想,你的焦虑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呢?比较常见的无非是生存焦虑、职场焦虑、各种欲望焦虑、未知焦虑等。

1、 生存焦虑

生存首先要解决的是金钱,为钱发愁也是生活中很常见的写照,送不起礼、看不起病、买不起房、养不起孩子,可以说是现代人的通病了。只有手里拿着更多的钱,才能有安全感,才不会感到生存上的压力。

2、 职场焦虑

职场中的问题那就更多了,找不到一份体面又高薪的工作?这是就业焦虑;总是怀疑自己做不好工作?这是能力焦虑;总担心自己的技能跟不上时代,迟早被淘汰?这是技能焦虑;何时才能升职加薪?这是升职焦虑。过于追求卓越和完美?这是自我施压,等等。

3、 各种欲望焦虑

机会太多,不知道该选择哪个?在理财上盲目跟风、贪心不足所带来的理财焦虑;要不要买呢,买哪个呢?是留在大城市还是回家呢?等等。

4、 未知焦虑

比如天天担心自己会生病,死亡会不会哪天突然就来了?害怕自己努力多年仍然是一事无成,那可怎么办呢?现在28了,不想将就,还能找到自己的灵魂伴侣吗?等等。

说了这么多,其实对于焦虑我们也不必过于悲观,著名的“叶克斯·道森定律”告诉我们,个体智力活动的效率与其相应的焦虑水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函数关系,表现为一种倒“U”形曲线。

怎么理解呢?

叶克斯·道森通过各种研究发现:随着课题难度的增加,个体焦虑水平也增加,与此同时,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克服困难的意志力都会随之增强,此时焦虑水平表现为促进作用;当焦虑水平为中等时,个体能力发挥的效率最高;而当焦虑水平超过了一定限度时,会给个体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进而对其学习和能力的发挥产生阻碍作用。

这便是倒“U”曲线,换句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轻度紧张或者适度焦虑,对人是有积极作用的,可提升各方面的效率。可是,如果过分紧张,焦虑过度,则会严重地影响个体能力的发挥。

那如果真的焦虑过度了,这些焦虑有办法改变吗?

我的建议是:

首先你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很重要,外界的压力也好,自我施压也好,你都得先自己想清楚,你的目标究竟是什么,聆听自己的内心。

其次,你要分析自己的现状,究竟是存在什么问题,能不能改善,如果要改善,应该怎么做?

我们大多时候,是做得太少了,缺乏有力的行动才是焦虑的源头,如果你能持续努力付诸行动,一天比一天进步,相信你的焦虑一定可以减轻。

再者,你应该学会自我接纳,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人无完人,容忍自己偶尔会犯错,这样,或许你不会觉得神经一直紧绷,身心可能也就不会觉得那么疲惫。不管是工作,或是待人接物,我们固然要尽全力做到最好,但也不需太过苛求结果。

衡量一个人的人生是否成功,物质不是唯一的标准,你的幸福感才是最重要的。想清楚这一点,不妨结合我的建议好好思考一下,不再让焦虑感控制你的人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众所周知农夫山泉的广告词是“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一句话道出了农夫山泉的企业理念,同时也...
    忽而今夏hey阅读 20,173评论 0 1
  • “五一”假期自从调整为凑拼而成的三天后,她是连赖床的热度都减了。对于一个懒惰的人而言,七天的小长假才有那么点吸引力...
    小瑞之熙阅读 571评论 2 0
  • 时针划过寂寥的夜 月色晕开寂寞的心 晚风吹起 半室溢满的思绪 窗外有人声 扰乱一处寂静 却无法 掀起眼底的困顿 怎...
    顧一念阅读 1,560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