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的时候,一位过去我带过的同事路过公司,上来找我聊了一会儿天。
虽然只做过她两个月的领导,但还是经常通过朋友圈关注着彼此的动态。看着她一年多来在自己的领域里风生水起,很充实的样子,由衷的高兴。
话题自然而然的就谈到了对工作的选择与态度上。她说,在公司工作的那段时间,很少有付出100%努力的想法和行动,总觉得工作最终是为别人而做的,努力与否的最终差别并不大。直到换过几次工作,一再的进入选择和迷茫的循环,才渐渐懂得,任何工作,只要付出的是自己的时间,那么它一定是为自己而做。
于是,我看到了一个每天跑步,参加各种兴趣小组,一年瘦掉二十斤,工作与生活辉映精彩的姑娘。
我们一定听说过这样的鸡汤“选择大于努力”“人生有三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一次高考,一次择业,一次婚姻”云云。我也曾经深以为然。
后来我发现,选择与努力,其实是两个不同的动作维度与顺序,是没有可比性的。而且,你假如听到这句话,要么是一个需要被洗脑的语境中,告诉你接受某种选择,要么是一个失败者的自我安慰,证明了自己的失败是因为没有选择对,同时间接的否定了努力的意义。
当然,我们一定会面临选择大学、选择职业、选择爱人这样对人生有重要意义的选择题。那是我们人生命运的一部分,无论做出什么选择,都是我们确定的一部分。事实上我们对于这些问题的选择往往慎之又慎,一定会做出当时认为的最正确的选择。
我曾因为没有考上重点大学而几乎沉沦了整个大学时光,认为失去了起跑线上最好的机会。而我的一位舍友,却用四年的努力考上了中科院的研究生和北大的博士。他的经历,像极了那位因激情励志的演讲而闻名的北大刘媛媛。他毕业的时候送了我一本书,叫做《本领恐慌》,第一页写着,二十一世纪最大的恐慌,是本领恐慌。
我们没有多少机会去做出影响命运的关键原则,这些原则大同小异。实际上,比它更重要的,往往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习惯。
要不要早一点起床?
要不要再尝试一次?再努力一点?
吃什么饭?喝不喝酒?
去做运动吗?
要不要写工作总结?
你看,我们几乎每天都生活在这样小的选择中,那些不经过思考就做出的选择,我们称之为习惯。
即使是关键选择,也不太可能一蹴而就,而习惯,就是一种润物细无声了。
关注着几个公众号,都是自己坚持着一点一点写起来的。比如三公子,写理财专栏特别棒,给到职场白领们很多理财的建议,一定要养成记账的习惯,坚决不月光。因为她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比如六神磊磊读金庸,金庸经典信手拈来,仍保持定期重复去读的习惯,实际上,我们能认真的读一本书看一遍就差不多会感动自己了。
所以,审视一下自己身上有哪些不好的习惯,定期修正一下,来避免因为微不足道就减少了思考的环节,会是我们提升自己的一条路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