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给大家简单讲了讲即将入学的孩子在学科上应该如何准备,但是相较于学科的准备,我觉得更重要的应该是学习习惯的准备。
那么学习习惯有哪些呢?且听我细细说来。
1、专注力
在很多育儿文章里都有说过关于专注力的重要性,可是对于天性活泼好动的孩子来说,能够完全专注的时间确实不会太久,对于6-7岁的孩子来说,专注力时间会在20分钟左右,那如何让孩子在45分钟的一堂课里能够吸取到所有的知识点,就需要我们对孩子的专注力来进行训练了。
2、规则感
规则感简而言之就是能够听从老师的指令,能够遵守课堂纪律,规则感不好带来的影响,我就不用多说了吧。
3、学习自主性
这个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比较高的要求了,因为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是诚如前面学科篇里所说,在当前学校内容难度加深,并且学习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如果孩子没有足够的学习自主性,那么到了高年级,就会越来越吃力。
说了这么多,估计看文的父母们已有些焦虑,感觉自己孩子每一条习惯都还没有准备好。
其实在一年前,我也是同样的感觉,甚至我家小子在初初入学两个星期内,我就被老师喊去谈话两次,全部都是因为上课不听讲,规则感不强,专注时间太短,让我这个当妈的十分苦恼。
所以下面重点来了,怎样去培养孩子的这些习惯呢?在这里给大家介绍几个小方法。
3-5个指令法
在专注力上,慕荼老师曾经教过我们一个很有效的方法,通过玩游戏的方式,向孩子发号3个连续的有顺序要求的指令,一次给孩子说完,说完后必须要求孩子复述一遍,一直到复述正确后,再让孩子去做,如果孩子做漏了,做错了或者忘记了指令回来问,都算游戏结束,要重新开始。等到3个指令能够非常熟练的完成了,那我们就开始提高难度,将指令增加到5个,如果孩子能够熟练的完成5个指令,那么他已经可以在课堂上专心的听老师的讲课和完成老师的要求了。
换位表演法
这个方法是在第一次被柁柁的班主任请到学校后,回来和他做的一个小游戏,因为老师告诉我,柁柁上课时会经常去做别的事情,比如看课本,玩笔,玩橡皮,而且十分投入,老师点名都听不见。所以我们在家里就请柁柁做了一次小老师,在他给我们上课的时候,我们看书,交头接耳,玩手上的东西,就是没人听讲,小老师很生气,很沮丧,我们问他当他这样的时候,老师会不会也很生气难过呢,他点了点头,表示懂了。后面再和老师交流,老师说情况好了很多。
享受在学习中“赢”的感觉
记得在公众号“今夜九零后”发表的《为了民族未来,请停止给中国孩子减负》的文章里看到过一个观点,深表赞同,观点里说:当今只要说到快乐教育,就说要减负,但是学习和快乐一定是矛盾的吗?必须不是,优等生自有他们的快乐,那是探索未知的兴奋,竞争取胜的满足。
所以我们也可以在学习里给孩子定个小目标,让他们享受达成目标的成就感,感受自己掌握了知识的快乐,如果有“学霸型”的标杆小伙伴能够一起,大家你追我赶,那这样学习的兴趣就更浓了。
最后我还是想说,虽然每位父母培养自己的孩子都会觉得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我们只要记住,给他们归属感和成就感,给他们鼓励,这些就像植物成长所需要的阳光和水,在我们耐心的持续的灌溉下,他们一定会开出最美丽的花朵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