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总是在辞职和不辞职的边缘徘徊,自己做正方一辩,反方一辩,正方二辩,反方二辩······由于内心的纠结,而刚好那些日子又倾诉无门,于是便寄希望于阅读之中。我手边并无关于辞职利弊的书籍,于是就在各类短文章中寻找答案。然而,有趣的是,我先读一篇“世界那么大,你该去看看”文风的文章有所触动之后,接着就会被一篇“要想看星空,必须先脚踏实地”文风的文章再次触动一下。内心的活动基本是这样的:对!A观点确实是正确的,太正确了,我之前怎么没有这么想?然后发现:这么反驳A观点,确实言之有理,看来我这么轻易就被A观点感染还是太幼稚。总之,赞成A观点的文章和反驳A观点的文章是一篇接着一篇,而我的思绪也是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本来以为文字中回寻求到答案,但是后来我发现,表述内心感受的短文章,就如同一时的意识流,它只能影响你一时,而且它脱胎于作者心绪的一时。
我当然不是想说短文章必然是肤浅易读的,然而不幸的是,现在大多数时候,确实如此。我要强调是现在,是网络文盛行的现在。因为古文流传至今的短文,都是时间检验过得真理,无数次改朝换代中已经验证了有一些道理是永恒成立的。好似道德经里一句话都足够你反复玩味且次次“温故知新”。现在有许多网络文的作者在写东西的初衷就是“获得关注”,出不是“表达观点”,为了“获得关注”而“表达观点”这样的行为有一点执果索因的味道,就如同最近大火的“太子妃升职记”,它好不好不重要,我先要吹嘘它好,把关注度提上去了,很多人自然就跟着说好了,反正它确实有可以被夸好的局部,纵使没有一个好的整体。很多走“标题党”路线的文章,首先的目的是博得了你的眼球,于是不遗余力的靠标新立异的伎俩,然后善良的你真的相信了,就被这些不怀好意的文章不断刷新三观,要是读得太多而没有自己的判断弄得三观尽毁也不是没有可能。同理了,这些“标题党”也不排除有“深度好文”,谁说有见地的作者就不能有一颗博关注的心了,这注定是一个需要刷刷存在感的年代。我还是怀念那个“酒香不怕巷子深巷子深的年代”,因为酒香,所以大家都可依香而来,而且那股香味绝对不是“人造香料”,我也从内心敬重那些“文以载道”的人,用心码字不是为了赢得多少个赞,只是为了陈述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和表达自己反复思考和历练的所得。可能是晦涩的,难懂的,不易读的,可这些阅读屏障其实是最真诚的屏障,隔绝的都是那些无心认真阅读的人。
我想说的是,一个观点就几句话,有的人受尽磨难说出来,有的人听了受尽磨难的人所说转述出来,还有的人不知道哪里读到就拿着到处去说了。同样一篇短文章,可能是一个深思熟虑的人写出来的,可能有人是抄袭了深思熟虑的人的文章写出来的,还有的人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哪儿抄来的。本是同源所出,可是后期加工会使得它截然不同,出来的质感也就不同,最关键的是,每一篇文章都会给人一种感受,你得到的将是截然不同的感受:那些博眼球的文章总是试图说服你,相反,那些表达真实感受的作者他只要想表达出一个观点,作者会很用心地去陈述,去描写,去记叙,去谨慎地议论。但是读者认不认可这个观点,并不是他最在意的事情。不要被那些试图说服你的人轻易说服,因为他们没有观点,只有目的,就是要把你说服,带着满满的戾气,手持着自己都不知道会相信多久的“真理”,就要来感化你了,这真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而我这篇文章,也有此嫌疑了。
我觉得自己再写下去也不过就是沦为了万千鸡汤文之中的一员了。可是我还是得写完我的辞职事件后来怎么发展了,我是靠丢硬币决定,简单粗暴。因为那么多言之有理,却不能促成我一个简单的决定。
短文章啊,信息量真的有限。比如说现在我才想说重点,如果看短文章,我会去看信息类,数据类的文章,然而文章就该收尾了,不然就不是短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