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老人分为多种,从居住环境上分为城市老人和农村老人,城市老人又分为普通居民老人和有工作单位退休的老人,农村老人中也可分为有人赡养和有儿女却不肯赡养的,其中最悲惨的应该是那种有儿女却不肯赡养农村老人。
他们劳苦一生,到了晚年却不得不面对社会变革带来的种种压力;他们一生为儿女操劳,到了老年却得不到应有的关怀;他们为了守护家族的荣耀,付出了一辈子的心血,但最终可能还是要看着家族的衰落。或许他们最大的悲哀,就是年老体衰、生活艰难、无人理解。
这种有儿女去抽成实际上的无人赡养的农村老人的悲哀,首先表现在生活上的艰难。在当今社会,城市里的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各种福利政策也越来越完善。但是,在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山区,老人的生活仍然十分艰难。他们除了政府发给的那一百多亿元养老金外没有其他收入,只能靠子女赡养。但是很多子女自己的生活都过得很艰难,根本无力承担老人的生活费用。因此,农村老人往往不得不忍受贫困和疾病的折磨,只能靠自己在田间地头继续辛勤劳作劳作赚取一些微薄的生活费。他们的身体已经不如年轻时那么健壮了,却还要承受着繁重的劳动和生活压力。
农村老人的悲哀,还表现在精神上的孤寂,他们一辈子在农村生活,不适应城市里的生活方式,也无法融入城市里的社交圈子。他们没有什么文化和娱乐活动,只能靠聊天、看电视来打发时间。但是,由于子女工作繁忙,老人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陪伴和关怀。他们只能孤独地度过每一天,特别是那些丧偶的老人,更加感到无助和孤独。他们渴望有人能够关心他们,倾听他们的故事,但是现实却往往让他们感到失望和无助。
农村老人的悲哀还在于对家庭的牵挂。他们一辈子为家庭付出,把家庭看作是自己的全部。他们把自己最好的东西都留给了家庭,但是到了老年,却发现家庭已经不再需要自己了。他们看着自己的儿女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却感到自己越来越被排挤在家庭之外。他们渴望参与到家庭的事务中,但是却已经没有了话语权。他们只能默默地为家庭祈祷,为家庭的幸福和安宁祈福。
最后,农村老人的悲哀还在于对未来的担忧。他们已经到了晚年,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但是他们还不得不为自己的未来担忧。他们担心自己一旦生病或者不能自理,就会成为家庭的负担。他们担心自己的儿女没有能力或者不愿意照顾自己,到时候自己就会流落街头。他们担心自己的家庭会因为自己的离开而变得更加困难,到时候可能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
在我看来农村老人悲哀根源,应该是乡村式的养儿防老传统观念害他们。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养儿防老这种老掉牙的传统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多变的社会的生活了。虽然他们也经历了一生的风雨,却没能为自己无法回避的老年生活做出过任何的安排和考虑。无法享受应有的尊严和幸福。他们只能在孤独中默默地死去,留下无尽的遗憾和悲哀。这种现象应该值得即将老去的农村人的警觉。千万不要抱着那千年的传统观念不放,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转变知己的养老观念,趁着年轻能挣钱的时候就要为自己将来的老年生活做好安排。千万不能再步上一辈老人的后尘。不是说现在的和儿女都不孝顺,由于他们的能力有限,现实社会使得他们真是有说不出的苦衷和压力,顾老的养活不了小的,顾小的又无法尽心地赡养老人两头为难。挤压如我们农村老人个位置及老年的生活做好了安排儿女还会有这些无尽的烦恼吗?
要我说农村老人要想晚年生活没有太多的烦恼,快乐的过好自己的晚年生活。只有一招,那就是尽快抛弃原有的传统观念,转变养老模式丢掉幻想,自己的老年生活自己来安排自己来做主。不要总被动的把自己晚年生活托付与儿女或幻想着什么社会养老。政府对公民的晚年生活确实是有一定的责任,但政府所能给予的都是些最基础的待遇,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所有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由政府完全负责农村人的养老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已。但社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怀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也是政府应该能够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