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一早,晨跑回来看到儿子的自行车横放在厨房门口,出入特别不方便,于是决定帮他把自行车推到地下室,打开地下室门,发现本来四周整齐的置物架旁边堆了大小各异的纸箱子。
这些箱子让本该宽敞整洁的房间显得既拥挤又凌乱,箱子横七竖八地靠着两个架子之间的墙和墙角堆积在一起。
这些箱子都是拆完家电外包装或者快递包装后舍不得扔,顺手放进去的。
起初认为,偌大个房间放置点箱子也无妨,定期卖给废品收购商贩也算让其物尽其用了,甚至还为自己这个理财小能手能想到如此“妙招”榨干“箱子们”的最后一点剩余价值而沾沾自喜。
然而,现实让我再一次体会到“想”跟“做”的差距。没想到,我虽然想到了开头却没有“做到”结局:非但没有做到定期整理贩卖,反而久而久之,让这些“废品”在不经意间被蔓延侵占了地下室的半壁江山,成功地将原本整洁的房间布局彻底打乱。
想当初,这个十几平米的地下室可是我们俩在经济相当拮据的情况下,权衡利弊后,不惜花费高价买来,打算放置孩子玩具和其他有用物品的。
现在看来,如今的使用与购买的初衷已经背道而驰,相去甚远了。
我于是开始动手收拾,在我专注地忙活了一个小时后,那个被各种杂物覆盖的墙角终于露出了本来的模样。最后孩子爷爷开车来回近十公里终于找到了离家最近的废品收购站,将“收藏”已久的废品卖出了20块钱的“高价”。
回到楼上,我开始洗手、洗脸、洗澡。大概因为收拾地下室那些“藏品”而耗费了近一个半小时,再加上爷爷耗费的油资和时间,算下来我们单位时间产出是妥妥的负数。忙活半天,居然干的是赔本的买卖,简直让我啼笑皆非。
地下室清整大战到此结束。
吃一堑长一智,反观整个事件,我总结了以下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