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李跃儿的《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文中有一段如下:
老师说:“咱们马上要去挑战自己。”
有孩子问:“老师,什么是挑战自己?”
老师说:“就是要做一些比平时更难的事情,而且要做成功。”
他们问:“那是什么事呢?”
老师说:“挑战自己就是做比我们平常吃饭、玩耍更难一些的事情。可能会累,可能会有困难,可能会遇到麻烦,但是我们都要去克服它,一直达到我们要到的那个地方。我们要走很长的路,还要爬上一座山,山上的路几乎都被草盖住了,有时树枝还会挡住我们的路。我们要爬到山中间的一块大石头那里,那是我们的目的地,这是很困难的一次挑战。”
读完之后感觉工作以后,对自己的挑战实在太少了,太部分时间都生活在舒适区里,有点安于平淡,不思进取的意味,这确实有些不应该了。想想教育孩子也放任自然的多,要求的少吧。对自己少原则,对生活少要求,太过随遇而安,其实也和下面李跃儿对教育目标之一的论述有关吧。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很多成人,虽然学历很高,脑子却很不清楚:自己痛苦了,不知道为什么痛苦;孩子遇事了,不会思考怎样对孩子有利;跟别人闹别扭了,搞不清问题在哪,自己需要什么。这对一个人的生存其实是很危险的。有时往东走可能对你是最有利的,你的灵魂是需要往东的,可你的思考偏就让你往西去了,结果损失巨大,可能给自己和自己最爱的人都带来不可弥补的伤害,甚至还会使事情变得无法挽回。
头脑是否清楚,的确跟童年的经历有关。假如一个孩子从小就没有平静、幸福过,假如一个孩子因为全托焦虑得痛苦万分,怎么能有心力研究一个大数和小数之间的数学关系?
也许在我这段时间稍感有所明悟之前,我的头脑也是不清楚的吧,想想真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就像李跃儿说的一样,不清楚自己的需要,不了解自己的感受,不明白自己的状态,处理不好社会关系,与物的关系也一塌糊涂,很明显,收纳整理家务做不好,随意买各种东西,也许就是证明吧。很感动我女儿的状态,只卖自己喜欢的东西,没有合适的,宁可没得穿,也不买。这样的孩子,李跃儿认为是幸福的。
我们的孩子,能把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状态、自己和别人的关系、别人和别人的关系、物与自己的关系、物与物的关系等明显而准确地表达清楚,这表明他们是幸福的。
中午和共进自强社的孩子们一起开会,感觉孩子们都很可爱,真诚,努力,非常欣慰。对王鑫帅的发言,十九大,汉服,礼服,文化自信,吃完饭的时候突然有个想法,能不能就这个投投稿,发发文章?
吃完午饭,经过丽泽湖边回办公室,感觉丽泽湖好美,时间和心态一下子变得很慢,得闲一定带孩子来玩一玩。
对了,有时间找找卡伦霍妮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