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师在带领我们多角度的观察、识别“依赖”。
百度对“依赖”的注释如下:或依靠别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或指各个事物或现象互为条件而不可分离。依赖导致自身不会选择,丧失自我,如当时不能被满足或在依赖之后,常会心中不平,产生痛苦与怨恨。
前例中的孩子因有控制型的母亲而形成的亲子关系依赖,和今早案例中的男士逼着咨询师回答系列问题所显示出来的咨访关系依赖,均属依赖。无论哪种依赖,都是关系中看似弱的一方将问题、责任抛给看似势强的一方,如菟丝草般缠绕在对方身上,令对方难受,而把自己保护起来,拒绝面对问题。
因而,作为前例中的母亲,通过主动走出“控制”来解除被依赖,就成了解决问题的首要任务;咨询师最是要敏锐识别、及早避开来访者的依赖,否则会在咨询中失去主动,被对方牵着鼻子走,离咨询目标越来越远。具体可用李老师在文中提点我们的方法:在咨询中“不急”!以“定”生“慧”!.
“定”是平静、稳定之意,是面对紧急情况的不慌不乱、当作没什么事情似的沉着冷静与镇定自若,咨询中就是“你急我不能急”的淡定。“定”是检验咨询师是否具有“具体咨询应对经验或者说是将知识和技术运用于临床的能力”的指标。
“定”后方能生“慧”!
首先,如老师所指导的那样,要区分来访者问题背后的问题。敏锐识别来访者是否在依赖咨询师,在将问题转嫁至咨询师身上。如有,果断切断依赖,避免跳进咨询陷阱。
其次,对照心理咨询的定义来判断相关要素是否具备: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要素一:求助者,这是工作对象。切记:来访者不一定就是求助着!是否是求助者,要判断。要素二:心理咨询解决的是心理问题,而不是某一个具体问题。要素三:咨询师是否遵循了助人自助的协助原则。三个要素都符合了,才是真正的心理咨询。
有了前面的基本判断也是智慧判断,接下来,咨询师就可以根据咨询需要,运用适宜的咨询技巧与方法,来控制会谈的内容与方向,最终达成咨询目标了。
如果咨询师在咨询中做不到对会谈内容与方向的控制,那就是表明,咨询很不理想。如果因不匹配等因素导致咨询不能进行,可以示弱方式安全解除咨询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