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的潮水一旦打开,将会打的人六神无主,吃饭不香、睡觉不甜、啥事都不想做,看啥都不顺眼。
这就是我这几天的真实写照。
自从那晚梦见父母,我就又开始想家了,又一次徘徊在回、不能回、必须回的循环往复中。
常言道:父母在不远游。
26年前,为了给父母减轻负担,为了过上好的生活,为了能多赚点钱,我们选择了远游。
二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奔波于工作、生活、买房、养娃的忙碌中,根本无暇顾及父母日渐苍老的面容和逐渐不再强壮的身体。
娃太小的时候,条件还不是那么好。回一次千里之遥的家乡,要先坐蹦蹦车从观城到浒山,然后再坐长途大巴车从慈溪到杭州,然后再坐绿皮火车到西安。
到西安后还要坐2-3小时的大巴车到商洛,再在蹦蹦车上蹦30分钟才能到父母家。
那时回一次家真的很艰难,最最艰难的是坐绿皮火车。
那趟绿皮火车是k466,到西安要从杭州上车,需要28个小时,那时我们的经济条件不允许买卧铺 ,硬座也是从黄牛手上才能买到有座位的,而且一家三口就买一张硬座票,和老公换着谁抱孩子谁才能坐。
硬座车厢内,到处是人。有位子的乘客坐着,没位子的只能想一切办法见缝插针的在过道圪僦着,时不时的趁有位子的乘客起身,抓紧时间在人家那里挤一会。
有一些常坐绿皮火车的乘客,不知道是因为有经验还是聪明,随身自带了小板凳、那里空就往那里钻。
一些没经验或者愚笨的乘客,没有提前准备设备,不得已只能坐自己的行李箱、或者在过道垫张报纸或者硬纸板直接就坐。
带孩子的大人,不管有座没座的还得让孩子坐在腿上。
那些年的车厢里,除了人头攒动外,还脏、吵、人的素质也不高,到处充斥着抄着天南海北家乡话的大声吵闹,根本不顾及周围乘客的感受。
车厢的角角落落,飘着让人闻着流口水的方便面的气味,地面上随处可见瓜子壳、不同颜色的塑料袋、不同种类的瓜果皮和卫生纸等各种各样的垃圾。
长途坐车确实容易疲惫,偶尔车厢里寂静些,上眼皮急忙抓紧时间和下眼皮汇合。
仅仅的几分钟的闭眼,人就会有似打鸡血的舒畅。遗憾的是这种舒畅常被乘务员,瓜子饮料啤酒矿泉水的叫卖声吵醒。也有实在太累的乘客,还会呼呼大睡。
那个年代,社会秩序不太好,车厢里常窝藏小偷,谁谁的钱不见了,谁谁的包没了,乘客时不时的会喊着丢了东西。
那时还不流行用银行卡,人们赚的钱都是随身带,会在裤腰带上缝个小袋,上车前提前把钱塞进那个小袋里,就会感到特别安心。
车厢里不敢和陌生人说话、即使说话也不敢说实话,像我这种不知道防坏人的,一般28个小时一句话都不说。
我生怕那些吵吵闹闹的人是在故意设局,用变魔术或者打赌或者所谓的善举在骗人,我目睹过被一群人骗了钱的可怜人。
他们又哭又叫,被骗了后才埋怨自己想贪便宜的心思,肠子悔青了一直哭喊,钱还是不能回来了。
绿皮车上更难受的还有上厕所,火车停的时候厕所门马上关,待火车开出一段时间后,厕所门才打开,那厕所不分男女,又脏又臭,而且摇摇晃晃,上一次厕所用的时间是平时的十倍也不止,而且上好厕所后,能让人把胃里的所有食物几乎都吐出来。
绿皮车上的吵、脏、乱、差,也就在那时怕了绿皮火车,怕大人受苦,怕孩子受折磨,所以3、4年才回一次老家。
那时,父母还年轻,还在努力赚钱养弟弟妹妹,他们不让我们回去,怕受苦浪费钱。
等孩子稍微大了些,暑假又要补课、上各种培训班,所以也一直没回。
公婆年纪大了,那时很期待我们放假回家,可为了孩子的前途,硬把这种思念压了下去。
直至孩子考上了大学,老人们的年纪越来越大,我们条件也稍微好了些,每年都回老家,回老家大部分时间是自驾。
最差的也是高铁,一直没再坐绿皮火车。
今年,受疫情影响,想尽量减少转换公共交通,就选择从余姚出发能坐到家门口的绿皮车k1404。
吃好中饭后,老公开车,第一次走了慈溪新修的高架,大约 1小时就到了车站。
余姚火车站还是20几年前的破破的小站,第一眼瞥见,那次我们做过的好事历历在目。
记得那次,是从西安到宁波,同坐的卧铺里是在西安做生意的慈溪一家人,他们5个人,3大2小,下火车后要坐出租车,他们多出1个人,所以把那个大点的,2年级的小女孩塞到我们出租车里, 她父母没想到他们乘坐的出租车会因为红灯被我们的车甩得老远,导致孩子找不到他们了。
我们等了半天,还是没有那一家人的踪影,余姚这么大,是没办法知道对方在哪里的,最后我们决定带着孩子直接回慈溪,就是在这个火车站给小姑娘买的吃了肯德基,并讲好了带她回家的决定。
接着就是一路照顾,到慈溪后,请了单位本地人的翻译,才听懂了小孩的土话,联系到了她那听不懂普通话的奶奶,让他们一家团圆。
那家人感激不尽,给了我们花费的40元车钱,用嘴巴表扬了做老师的不一样就告别了。
如今的余姚火车站,还是当年的老样子,有些破破烂烂。
明显坐车的人已不是当年那么多。候车室也少了当年的吵闹,少了贩卖车票的票贩子和送行的人,清净卫生了很多,检票的速度也快了很多,10分钟左右就到相隔50多米的待车看台。
乘客门不像以前那样急匆匆的挤着往车上赶、也没有人从窗子往上爬了,大家不紧不慢地找着自己的车厢。
干净的车厢里有了空调,少了奇怪的气味,乘客们慢条斯理的交谈,显得温文尔雅,和20几年前绿皮车上的状况迥然不同。
这是我相隔20多年,再次见到的绿皮车,我没那么怕了。
曾经的大包,小包,用不尽的力气,不知累的身心,都已成了过往。
坐在窗口悠哉悠哉欣赏沿途的风景,我仿佛看到了正在家门口苦苦等待我回家的父母,看到了当年父母为了供养我们姊妹四人拼命赚钱养家的场面。
我也仿佛看到了当年正直青春的我们,拼搏奋斗的一点一滴。
如今,伟大的祖国日新月异,亲爱的人民生活日渐美好。
我知道,这世间还有很多很多为了生活正在努力拼搏的人们。请相信,你们的未来一定是可期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