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咬鬼》开头就是“沈麟生云”,遍查史料,沈先生果真如在云中,不知何处。
首先可以肯定,确有其人,蒲松龄写鬼故事,取信读者营造气氛,借真实的人来“云”才可信。
次,沈是淄川人。聊斋里的人物一般会加个籍贯,沈麟生在淄川小有名气,而且,第三,蒲松龄和他很熟,朋友圈里经常互动的;第四,看名字像个男人,哈哈。
真正的第四,沈麟生应该没考上秀才,有功名的,小蒲都会在聊斋里注上,看聊斋,会发现秀才遇到的鬼和低学历搬砖工遇到的鬼是不一样的,秀才遇到的多是女鬼,危险却香艳,蒲松龄骨子里有学历歧视,并为自己没能读研而自卑。
蒲松龄和淄西沈家(今沈家河村)交往两代人交往密切。沈家发家于沈润,崇祯十六年进士第308名,官至清浙江按察使佥事,守宁绍台道。崇祯为满清培养了不少干部。
沈润兄弟三人,二弟沈澄,死于1657年;三弟沈浚,恩贡,胶州训导。
沈润长子沈天祥,即此前我在《山魈少年孙的奇幻漂流》里提到的,蒲松龄写信嫁女的沈燕及。燕及语出《诗经周颂》“燕及皇天”。
沈润次子沈凝祥,字德符。因沈澄死而无嗣,过继。此后,沈天祥和凝祥为沈润的遗产争执,延续多年。沈天祥认为沈凝祥过继给了沈澄,自然不能从沈润的遗产中分析继承权。
原告沈凝祥则以DNA证据说话,认为自己也是沈润的儿子,理应继承部分遗产。
蒲松龄和两兄弟关系都不错,居中调解,天祥死后,凝祥和侄子继续争遗产,蒲松龄继续调解。以蒲松龄在自己分家时的糟糕表现,实在是不胜任人民调解员一职啊。
沈天祥和沈凝祥都是增广生员,学习成绩尚可。
蒲松龄名声在外,为沈润写过《代沈静老祭翟夫人文》,沈润字静澜;也还为沈浚写过挽联,沈浚字文澜。沈天祥比蒲松龄大四五岁,蒲松龄也给他写过挽联。
约康熙十七年,沈润死后,蒲松龄到沈家任教,帮沈天祥、凝祥写过许多信。也有几首诗叙及双方的交往,也有几首诗写给了自己的学生,沈天祥的儿子。
蒲松龄和沈天祥及天祥子沈惠庵关系最为密切,有考证说沈惠庵是天祥次子,不知名长子才是蒲松龄的学生,理由是康熙十七年惠庵还没出生,蒲松龄有一首诗《门人毕子与沈惠庵昆仲泛舟大明湖,骤雨沾衣,践泞而归,戏成二绝》提到沈惠庵昆仲,那就是兄弟二人了。
那为何不写哥哥的名字,而写弟弟的名字呢?于礼不合。
所以,所谓不知名的沈天祥长子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沈天祥的长子就是沈惠庵。
既然沈惠庵不是蒲松龄的学生,沈惠庵的弟弟肯定也不是蒲松龄的学生了。
蒲松龄在调解沈家房产纠纷时给沈德符写了一封信——《与沈德符》,中间提到“昔与大兄共灯火时,昆仲有争辩庄宅之词,弟曾为调停于两间,大兄向弟言之甚悉,故弟知之颇详。”
对于“共灯火”的普遍解释是蒲松龄对于自己担任沈天祥家教的谦虚说法。
其实,蒲松龄的家教在某种程度上,更像是陪读。
关于“共灯火”蒲松龄在《赠毕子韦仲》诗里有句:“宵宵灯火共黄昏,十八年来类弟昆。”韦仲是毕盛钜的字,他是蒲松龄东家毕际有的儿子,比蒲松龄小几岁,以拔贡授黄县教谕(相当于县教育局局长),人家看不上,转行学医。乖乖隆地洞,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拜蒲松龄为师?
蒲松龄教授的是韦仲的八个儿子。看来韦局长学的医术至少在生孩子上用到了。
同理,沈天祥、凝祥本是秀才,和蒲松龄县学同学,也不可能是蒲松龄的学生。
那么,答案呼之欲出,沈浚的儿子沈麟生才是蒲松龄的学生。麟生是字,麒麟祥兽,燕及隐隐与之禽兽相合,可以肯定沈麟生是祥字辈,虽是学生,但蒲松龄与之平辈论交,行文恣意,开头直呼其字。
蒲松龄给沈浚的挽联是这样写的,“忆生平交游落落,清业守扬子农桑,日看横亘白云,深望牙筹添海屋;念畴昔须鬓攀擎,寒毡从濂溪灯火,于今飘零秋蒂,徒留皋比在胶西。”
此联用典较多,信息量太大,不解释。只说有据“寒毡灯火”考证出蒲松龄在沈天祥家任家教,那么,我要说,既然挽联写给沈浚,岂不是更可以考证出蒲松龄是在沈浚家任教?
还有一个周边证据。
沈天祥克妻。蒲松龄到沈家打工,曾经偷听天祥妻弹阮咸,一种很萌的乐器,蒲松龄写诗道:“风流公子福无涯,月府仙人降翠华。百尺楼头明月夜,双鬟把酒听琵琶。”
天祥风流,先后有妻妾三人,皆先他而去。何以妻妾众多?求子不得也。据说天祥死于饮酒过量,难怪他妻子夜里到天台上去弹琴。
要是蒲松龄先到韦仲那里担任家教,后到沈家,也许能给沈天祥讨个求子药方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