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蚂蚁老妖
农历三月三,荠菜就开花了。
那时,母亲总爱小声哼着“ 三月三,荠菜煮鸡蛋。吃了荠菜煮鸡蛋,一年无病无殃。 "催我去采荠菜花。
与采嫩荠菜不同的是,开了花的荠菜,不带刀,只拿个篮子或者塑料袋就行,甚至仅用一双手。
阳光下,郊外野地里,开了花的荠菜站立在绿丛中,高约30厘米左右,像瘦高个的青涩女生,枝干撑着伞形的小白花,点缀在草地上星星点点,默默地随风摇曳。
女生天性就爱花,可那时的我只爱色彩鲜艳的红黄粉,白花也仅限月季、玉兰,尤爱又大又香的栀子花。
荠菜花既无醒目的色彩,亦无袭人的花香,无法引起我的怜惜之情。
我们冲进草地,见到开花的荠菜,就一把抓住长长的杆,兴奋地用力一扯。整棵荠菜就落入掌中......
荠菜开花就是老了,人们是不吃老荠菜的。那么,这 “三月三,荠菜煮鸡蛋......” ,是要吃荠菜吗?
从小知道的荠菜常识是:荠菜是春天最早返青的野菜,人们爱吃荠菜,一是因为她是野菜,食以野为奇;二是她营养丰富,还有药用价值,起到食疗作用。
但是,我们只吃嫩荠菜,也就是未开花的荠菜。嫩荠菜口感好,且清香四溢。
通常的吃法是把荠菜做馅,如:荠菜包饺子,荠菜春卷,荠菜包子等,也有荠菜豆腐羹等做法。
而荠菜开花后,口感不好,不宜食用。但是,此时荠菜的药用价值却完美了。
听说过“三月三,荠菜赛灵丹” 吗?
灵丹是古代道士炼的一种丹药,能使人消除百病,长生不老。所谓灵丹妙药就是指能治百病的奇药。可见,民间对荠菜的评价是相当高。
中医认为,荠菜性味甘、凉,入肝、脾、肺经,有清热止血、清肝明目、利尿消肿之功效。
《名医别录》言荠菜“主利肝气,和中”。《千金·食治》记载荠菜 “杀诸毒根,主治目涩痛”。《食经》言其“补心脾”等等。
荠菜含有荠菜酸,能缩短凝血时间,被广泛用于内伤出血、咯血、月经过多、便血、尿血、消化道溃疡等的治疗,且均有较好的疗效。
可见,荠菜开花后,用荠菜煮鸡蛋是发挥荠菜的药用价值。
记得小时候的三月三,我们都会在母亲的指点下,做荠菜煮鸡蛋。操作十分简单。
第一,从地里将荠菜连根带花拔出,洗干净。
第二,将荠菜整个放锅里,同时放入带壳的鸡蛋,加水一起煮。
第三,鸡蛋煮半熟,可以用锅铲敲破鸡蛋壳,以便荠菜汁融入鸡蛋。
第四,剥壳吃鸡蛋。不吃荠菜。
提醒个小细节:不要加食盐,否则药用效果大打折扣。
看着荠菜和鸡蛋在锅里咕嘟咕嘟,水缓缓变淡绿,厨房渐渐充满荠菜的清香,水中的蛋壳有了隐隐的淡绿痕迹。鸡蛋就煮好了。
剥壳吃鸡蛋,配合着荠菜汤,满嘴满手都是荠菜淡淡的清香。
母亲在一旁看着我吃,她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仿佛我吃进去的不是鸡蛋,而是她满满的期望!
锅里只剩下煮过的荠菜,发着暗淡的绿色,静静地躺在水中......
母亲眼光柔和地告诉我,荠菜花的花语就是:为你献上我所有的全部。荠菜从幼年给我们提供美食——嫩荠菜,成年开花后,不能吃了,她又将她得全部,从根到茎、从叶到花供我们药用。
听着母亲的话,我不禁眼睛湿润:原来这荠菜像人一样爱着我们,把她的全部奉献给了我们。
这多么像母爱啊。孩子年幼时,她付出自己的乳汁,孩子成长中,她日夜操劳,有时语重心长,有时用心良苦,不断地付出自己,直到……
“三月三,荠菜煮鸡蛋” ,“三月三,荠菜赛灵丹” 。
这经久不衰的习俗,不仅仅是在夸赞荠菜,它更包含了母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