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应该算是第3份工作了吧,其实在这之前还有一份做信用卡,但是时间太短我的简历里也从来都不写。
这份工作的工资尤其低,比我上一份还低,但是我却不得不接受。因为这里的工资水平和省会城市确实没法比。虽然一开始不适应,但慢慢的也妥协了。加上和经理还挺聊得来我就选择了这个工资不高但人还不错的公司。
这份工作是做人资的,也算是专业对口了吧。办公室文职类的一共就3个人,我,行政和出纳。会计是兼职的,一个月就见到一次。其他的都是销售类的,公司主营业务为网络推广。以前我觉得我工资很低,但是当我看到公司架构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销售的更低,销售的底薪是600块,要是完不成业绩的话他们就只有600块钱的工资。但是他们都还挺有干劲,这一点我非常佩服,当然也有整体工资水平的原因,在那个城市这个工资一点都不奇怪。
当我慢慢的接受了那个城市的慢生活节奏和低工资水平的时候,发现这个城市其实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至少我们可以没事聊个八卦,也是在那个时候我自学了PS,因为平常工作不多,剩下的时间可以做其他的事情。所以对这份工作我算是很上心的。 到年底的时候,行政和财务突然一起离职了,整个办公室就只有我自己了。然后听说公司因为财务吃紧(老板开了个酒吧,资金全都挪到那里去了)不能在那个写字楼办公了,换了个民房。所以搬家之类的工作都是我来跟进了,因为财务离职,那个时候我不得已的学会了开发票,也真是不容易。
本来我以为我会坚持下去的,毕竟行政和财务离职那我的职位也可以晋升了,工资也不会高那么一截。也正是在那个时候有了一个新的工作机会,中国银行。虽然是第三方的,但是总体待遇还是不错的,比我这份工作好多了。所以我就交接了下工作去中国银行了。 想来得感谢自己那个时候的果断,幸亏自己撤的快,所以亏的算少了。我离职后工资一直没发,加上过年一共是两个月的工资。当然其他人更惨,待得越久的欠的越多。
后来老公的同事提出来让我去办公室搬个电脑抵债,他真的开车带我去了,但是我却没忍心,觉得这样太不近人情。毕竟董事长还是我大学班长的姐夫,觉得我要是直接搬东西显得不好。不过去了我才知道,原来办公室值钱的东西也被拿走了好多了。
后来听说大家去劳动局投诉了,老板承诺2个月之内结清,因为上班我没去,但是我知道到最后这笔工资都没付的,因为公司直接破产处理了。
虽然我一直坚信企业的人文环境是最重要的,但是从那以后我在择业方面也谨慎了许多。大公司的确制度多,但是至少不会突然就发不了工资了;小公司氛围再好,几个月不发工资谁又能吃得消,毕竟大家还要靠公司吃饭的。所以后来我找工作的时候的选择都倾向于大公司了。
最后这两个月的工资就成了坏账了,虽然过去很久了但是偶尔想起来还会觉得疙疙瘩瘩的,也算是自己在求职工作中的历劫吧。有道是:职场有风险,择业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