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孩子和“捉弄”孩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逗”孩子应该是以儿童的快乐为前提。经常是成人把自己降低到儿童的情趣中,以儿童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制造出让儿童快乐的事件,其中包含着童心快乐,甚至幽默和智慧。例如有位妈妈跟孩子玩“眊儿”的游戏。~p8
“逗”孩子,让我想到了丰子恺老先生以及他的漫画,他富有童心,与孩子玩乐,给孩子带去快乐。“逗”孩子是成人“蹲下来”跟孩子一起玩,把孩子看成一个“人”,尊重孩子,让孩子快乐,跟孩子一起快乐。
而捉弄孩子,则是成人居高临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误、哭泣和害怕。它的目的是逗大人高兴,给孩子带来的是羞辱、担忧和失落。成人觉得这很好玩,以为不过是逗孩子着急一下,哭一鼻子,一笑就没事了;其实这些行为都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伤害。它对孩子来说毫无趣味,只会让孩子有些不安和不被尊重的感觉,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惧和对他人的不信任。所以凡遇到这类事情,家长要礼貌而坚决地制止。这不是小事,事关孩子的事情没小事,在大人眼里是小事,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大事。~p9
捉弄孩子,体现出来的事大人的儿童观的问题,没有把孩子当“人”看,而是把他们看成“玩物”,就像马戏团的猴子。所以成人在与孩子接触时,一定要记得,在做任何事情前都想想,我希望做是为了孩子开心吗,还是仅仅取悦成人。例如,有个1岁七个月的孩子,舅舅每次见到孩子都想抱他,可是每次孩子都要挣脱开,孩子这个阶段是想自由探索的时期,不再想粘在大人身上让抱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