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其实是死了。
刘结巴也死了,跟着马山一起,可以说是同归于尽了。
这里,有个大胆的猜测,其实马山也好,刘结巴也好,甚至包括老树精,部分马东出现的场景,其实都是一个人——马山。
马山是有人格分裂的。这一点,在牢房里他跟马东的对话,就能看的出来。他的人格分裂,分散出了故事中几个主要的角色。
有点类似《神探》,虽然没有解释的那么明朗。但是透过剧情的内容梳理,你还是能发现一些关键点的。
大胆的推理一下:
刘结巴。这个人是存在的,可能因为喝了周小刚的假酒死了。而这个案子刚好是马山知道的,只不过没有确凿的证据,所以没有办法定罪,但这件事却让马山记住了这件事情,因此为以后想要杀周小刚的事件,埋下伏笔。
婚礼簿上,李小萌的名字是马山划掉的。确切的说,是他内心的另外一个人格划掉的。可能出于对初恋女友的深刻记忆,让他的人格分裂,更为强烈。
在看到了自己初恋女友,跟周小刚有些暧昧动作之后,马山的人格在宿醉中自我催眠了,换来的,是刘结巴在自己内心的人格,这也正好说明了,为什么刘结巴跟马山的任何对话中,都没有出现结巴的症状——内心自己与自己的对话。
电影里出现的追小偷的故事,其实是马山分裂另外一个人格。其实整个故事中,从来没有假枪的出现,一直就是一把枪,马山一直都知道枪在哪里。而他突然发现自己身上多了一把枪,所以才有了小偷,才有了假枪的故事。
只是让马山从内心觉得,自己手里的枪,是假的。
周小刚一直被马山绑架在家里,他是知道马山就是杀人凶手的。警局里的审问,都是马山内心的独角戏。这也恰好说明了,为什么周小刚一直送马山的防弹衣,最后却没有穿在身上——从杀人那天起,周小刚就被锁在了马山家里。
马山最后是意识到了自己人格分裂的现实,所以他最后用刘结巴最恨的人——周小刚,把内心的刘结巴引出来,一并杀掉。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马山最后穿着周小刚的衣服,来回出现在列车的两个方向,代表了他内心的两个人格。
故事讲完了,但电影本身就是一个故事,每个人解读不同,也会有不同的意味。
环境不同,观点也不同,也很正常,但不妨碍寻枪是一部好作品。
看看导演——陆川,但整个镜头语言以及叙事风格,却充满了浓厚的姜文气息。
也就说明了,其实这部片子从一开始,就说明了,这就是一部人格分裂的电影。
你看到的是陆川导演,我看到的,是姜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