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经历了10小时的飞机,在狭窄的经济舱上睡了四五个小时后,心情激动的剪了出发时的片子,隔壁坐着的姐姐僵硬地转动着被空间限制锁死的身体,吃过早饭后,和左右桌的人激动得讨论着究竟是怎么填入境卡。
从未想过这里生活着这么多的华人
很多来到这个城市的不论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都会惊讶着这里居然生活着这么多的华人,在机场里当我意识到竟然阅读没半点停顿后,才发现原来我阅读的是中文呀,购买机场大巴票的时发现有微信或支付宝支付,试用了支付宝支付居然还减免了十多元,马云爸爸为华人生活带来的便利也延伸到了墨尔本之中。
德国房东在south Yarra接了我后,带我去了他家对面的天府川菜馆下馆子,看着满场的中国人,再看看坐我对坐的房东,脑壳发疼觉得自已被门夹了。
“你是不是觉得自已花了十小时坐飞机来了一个中国的城市。”
“是呀,感觉就是往里面放了一些外国面孔进来。哎,这个菜馆居然比国内的还好吃。”
走在路上再也不想是以前走在英国街头一样特别,引人注目。满地都是肉身在行走的华人,街头混杂着各式的中国方言,还有特别多的华人不会讲英文。有一次我走进了一家和中国基本类似的面包店,店里标注着都是双英文的国际范。
“请问这家店是中国人开的吗?”
“不是的,是较亚式的面包店,有很多华人会走进来买面包,但是她们并不是很懂英文,所以为了方便他们购买才标注的中文。”
中国在占有着这里
中国慢慢侵占着这里的势力,在一个西方文化的领域里,随着亚洲文化像一支深潜在海底的八爪鱼缓缓打开手脚,慢慢华人在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社团,有了华人餐馆,游乐场所,消遣地方,这个国际城市让我觉得细思极恐的同时又让我感到它多重的国际魅力。
最近从德国房东家搬到了中国朋友的家后,这种魅力感的反差让我每天都有点受宠若惊,在街头搭讪完来自世界各地的国外朋友,晚上回家一打开,迎面的厨房稳妥放着3L的电饭煲,五人食的粤式汤煲,酱油,醋,辣椒酱,胡椒粉,面......典型的中国式厨房,连一个面包机也没有。
我时常会想一个问题,这里的中国人会不会只有中国人玩,这里的社群和文化真的已经和国内没什么区别了,很多国人即使不懂一句英文也可以在这里生活得很好,租用中国人曾经居住过的公寓,里面的厨房设施怎么用怎么顺手,到亚洲超市买菜,大虾的肉质比国内还要鲜美上几分,可以想象得到过几年后,像我爸爸妈妈年纪的老人团也这边旅行毫无障碍,他们既能感受和体验国外的风光,同时又能拥有国内的生活习惯和熟悉的语言。
我曾问过一些国外朋友:“这里这么中国人,你有交到中国朋友吗?”
“比较少耶,他们有自已的社团,饮食和娱乐场所,我们喜爱的东西不一样,虽然中国人很多,但是中国朋友比较少,但我筷子用得不错,哈哈。”
关于这一点我感觉到有点难过,墨尔本这里中西方文化碰撞与交融的城市里,却生活着两种不会交融的人群,即使他们离得那么近,这或许是另一种世界上存在着最遥远的距离。但不可否认墨尔本里的外国人筷子功真的很好。
墨尔本是一座需要时间爱上的城
在这里生活了一个星期以后,每天面基一个来自世界各地如:斯里兰卡/印度/土耳其等国家的人,回家打开门那一瞬那,仿佛无缝穿越回到了中国的亲切感之中,突然我对这种感觉的反差有点着迷。
之前在英国呆了半年后,在家休息了三个月,前面的第一个月我基本茶饭不思,8月的广州热得我水土不服,早上起床还是想打开冰箱:冰牛奶冲麦片,眯着眼睛打开冰箱,满眼都是青菜,红枣,煲汤料,就是没有我想要的冰牛奶。
我的胃像找不到家的孩子,两个月基本不肯享受美食,每天只会满足基本的身体补给,我不愿在欧洲懒散的文化当中苏醒,两种文化的反差让我整整调了两个月才基本让我接受,我已经回国的现实。
而在墨尔本这座城,早上出门见鬼佬晚上回家吃粤菜的体验,让我每天都在练习这奇幻的反差感,从黑色的“失望”闪耀着星星彩虹般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