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从前的很多事我都忘记了或是记忆变得模糊,唯独对于“爱哭”这件事记忆深刻。虽然记不清每一次哭的缘由,但是十分明确的是从前的自己是个很爱哭的人。
小的时候大都是因为学习或是闯祸后怕而哭,往往未等到父亲怒目圆睁,早就因为惊恐而流泪。
奇怪的是,一提到“哭”这件事,我记不清最近几年发生过的事,却对二十多年前的一两件事情的细枝末节都记忆犹新。
至于为什么我不得而知,据说这是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据的。
当时我们还住在学校附近的老房子里,那一次是因为作业和考试而哭。
考试成绩不理想,父母声色俱厉下,我一边抽泣着一边写作业,然后睡着,醒来后发现自己的睡姿是整个脸伏在试卷上,试卷上泪迹混合着笔迹,还未完全干透…
长大后爱哭也是小时候后遗症的显现而已。
过分谨慎敏感的性格,任何不起眼的小事或是不经意的一句话都能引起心里的震荡,牵扯到感情问题更是容易患得患失。
现在回想起来,从前几乎都是因为难过、伤心或是思虑过多而流泪,很少是因为喜极而泣。
因为难过而流泪,只是情绪上的宣泄和表露,如果说有益处的话,充其量只能算是身体和心理上的一种“排毒”而已。除此以外别无益处,只会一次次挫败自己的积极性,徒增颓势。
喜极而泣不同,它带来安慰、鼓励和振奋,看着全身投入和付出过后的完整呈现,证明时间和心血没有白费,像获得无形的犒赏。
哪怕是喜极而没有流泪,也会像黄执中说的那样,“自己在心里下过一场雪”。
很多次的事实证明,我更愿意也更擅长和文字以及相关的文案制作打交道。
一是愿意为此花费时间和精力,即便是没有物质和金钱上的报酬,也依然乐此不疲,并毫无保留做到最好,做到极致,做到完美。
再一个是一旦忙于此类的工作,遇到任何大大小小的困难和阻碍,都丝毫没有任何焦虑,反倒尽可能创造条件解决所有的问题。
相比较参与和人打交道的事,任何一个小的问题,都会使我所有的信心down到谷底,时常深感步履维艰。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发自内心的热爱会抵消所有的顾虑和障碍。
不得不承认,我们对于自己甚至他人的定位总是存在偏差。对于自己而言,几经事实证明过的新的结论却总是习惯性下意识地视而不见、刻意抵制。
实际上是因为不敢确认那个也有着诸多闪光点的自己,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的,有着丰满的血肉和美丽的灵魂。却始终处于被自我搁浅的位置,不声张不抱怨,时间久了一副怯生生的模样。
除了造成内耗而一无是处的纠缠需要及早给予一刀两断的勇气。
人的精气神儿时有限的,要尽量用在能滋养灵魂、助长信心的事情上,尽管这样的事情需要投入十足的努力,但是其实人人都可以做到。
从人们在生养、教育以及竭尽所能为孩子创造所有必要和不必要的条件这件事上,就能看出人一旦在基于某种需求而产生的力量是十分巨大的,不容小觑。
如果能够同样将这份心力运用于自己的身上,梦想和理想这些从小听到大的高大尚的词汇都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归于平常。
只是很少有人愿意这么做,而是宁可孤注一掷、不遗余力将所想所愿投射于孩子和爱人的身上,寄希望于自己的付出能在他人的身上收获自己想要的硕果。那终将成空。
成空的意思并非指孩子不成器没出息,也不是指与爱人分道扬镳。
孩子学业有成、爱人飞黄腾达不离不弃者都大有人在,但即便是这般好的结果,自己仍旧隐隐感到一种虚无、漂浮,没有踏实笃定感。
究其原因,自己是自己,别人是别人。
这也是为什么当唯一的孩子长大离家求学成为生养二胎的原因之一。
所投向付出的对象不见或是不再有需求,自己就会有被抽离的感觉,缺乏定位和存在感,继而亟需新的对象填充多年来都不曾投资于自己来抵御岁月侵蚀的焦虑感和他人离去导致的匮乏感。
唯有发自内心生长出的成就感才是治愈焦躁保持内心安稳最好的来源。
任凭别人再怎么光鲜亮丽、功成名就都与你毫无关联,动辄因别人而生出的失望和愤懑都是因自身无能、不能或是不愿把自己当做最值得依赖的靠山。
寄予、完成、发掘继而不断实现自我的前进,保持动力,愈成熟愈有力量。
自己感动自己的那一刻,像天际划过流星一般短暂和宝贵,星星点点必将连线成片,那才是完全值得我们为之倾心的选择,承接过去通往未来,虽然艰辛却难被辜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