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首先简单介绍下我的情况,成都二本工科院校,考研来到北京昌平一所工科院校,只是个211哈,之前写过一篇考研如何规划的文章,大家感兴趣可以去看看,目前已被点赞近2K,收藏5K+,位居话题榜首位哈哈,放上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218563/answer/119634081
说到联系研究生导师,大多数同学可能以为是考研结束甚至分数出来以后的事,可如果你是很早之前就笃定要上研究生的筒子,我想你在考试之前肯定或多或少都打听了一些情况。我就属于这一类,大概是4月份,我开始有了读研的打算,当时主要的想法就是提升一下学历,至少读个211吧,然后就开始一边找资料,一边勾搭师兄师姐,哦不,只有师兄,专业的原因,联系到的10多个研究生er全是汉子(现在流的泪全是高考填志愿脑子进的水)。
然后就和他们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首先介绍自己,然后说想考研,听听师兄们的建议,态度一定要诚恳。由于联系到的大都是我本科校友,师兄们都非常热情,给了我专业课考试资料,还帮我联系其他我感兴趣的实验室研究生。其实当时我的目的并不是找导师,只是随口一提,无心插聊柳成荫,当时一个师兄给我介绍的老师现在成了我的研究生导师,不得不说人生真的很奇妙,缘分就在不经意中生根发芽哈哈。
广撒网丨功课做足,胆大心细
正式开始联系导师是在考研结束后的一周,大概1月10号左右,首先去研究生官网调出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各个方向下边依次有院士、教授、副教授、讲师等,一个个查看,然后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我以这个为标准,选出待联系导师名单,大概有10位左右,然后在excel表中,写清楚各位老师的个人信息(所属院系、职称),联系方式,研究方向等。
然后就是广撒网,差不多发了10多封邮件,当时也不虚,想着反正我也只是试试,回不回看天意,院士、院长、教授、副教授我都发了。
发邮件之前我首先写好了个人简介:第一段考研估分多少,报考那个方向,专业课能考多少。第二段开始说本科成绩、获奖、竞赛科研神马的,想办法把自己包装的漂漂亮亮的,跟找工作一样一样的,第三段就是致谢和客套话,百度一搜一大把。
然后根据你发的老师,有针对性的修改,想方设法和他扯上关系,是不是老乡、校友,本科毕业设计是不是和老师的研究方向相关,好多人不重视这个,其实真的非常重要,老师也是人,也是会考虑各种人情关系的,不只是你冷冰冰的成绩。这么说吧,如果老师有2个候选人,考研成绩、本科表现都差不多的话,老师多半会优先考虑老乡或者校友。
接下来就是耐心等待老师的回复。该回你的一般1-2天内都会回复,我当时收到2位教授的回复,4-5位副教授的回复,记得当时正好在外边实习,还时不时的给身边同学吹吹牛,嘚瑟下,然后就是慎重的回复。我摘取几个有代表性的回复,分享给大家
你可以看到,老师都非常nice,所以大伙儿千万不要有害怕、担忧的情绪,只要你足够有诚意,有能打动老师的干货在,就放心大胆的发邮件吧。
然后根据老师的回复情况,选择性的询问老师的电话,或者最好找师兄师姐询问。在成绩还没出来之前,老师一般不会给你确切的回复,客套话居多,所以一旦有老师对你表现出一定的兴趣,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和老师多沟通,最好打电话甚至面谈。
打电话丨成绩一出,锁定目标,快速出击
然后就是等考研成绩出来,记得很清楚,2月16号早上9点左右,还在上厕所的话,战战兢兢的输入账号,看到377的分数,心中的石头总算落地了,之前给各位老师说估分370算是没打脸,不过内心还是有点小失落,没有得到预料之外的惊喜,没能再多考几分什么的。根据之前的联系了解,我差不多已经确定了一位老师,分数一出来,我就马上给他打电话,不巧老师挂断了,发短信说他在国外考察,我就把我的【个人简历/研究生成绩单/本科成绩单】给老师发了过去。
原以为这次老师会给我肯定回复,没曾想老师依旧含糊其辞,客套话居多,只多了一句:好好准备复试。说实话当时挺失望的,然后就问一起考研的小伙伴,发现大家都差不多,有些甚至还没我回复的肯定,这下我就放松了,果然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哈哈。然后就开始断断续续的准备复试,然后期间再没联系过老师(这是个bug)。
保持联系丨争取面谈,向导师表明你的真实态度
学校通知的复试时间是3月25左右,在3月10号左右,我接到老师的电话,他说学校今年限制名额,不让他多带学生了,问我有没有联系其他老师,我当时就懵了,这都可以,然后马上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老师,成绩出来以后,我只联系了您,blabla一堆求老师收留,想想办法什么的,然后老师说再想想办法,可能要挂名到其他老师下边,然后可以到他团队做事,我说行行行。
无独有偶,我身边好几个考外校的同学都碰到了类似的问题。之前都说好了,甚至有一位老师把我朋友都拉到实验室qq群,最后竟然把它踢了出来,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但出问题的我们几个无一例外都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与导师缺乏足够的沟通、了解。基本都是发邮件确认下,最多短信联系下,几乎没有电话谈过。换位思考,导师也清楚,你发邮件不可能只发他一个,都是互相博弈,就看你是否更加主动,能否让老师尽快明白你的真实想法。这一点我做的也不好,在这里,真的非常感激我的导师,在我不够主动地情况下依然很正式的询问了我的真实想法,确认以后,想办法让我加入他的课题组,真的非常感谢。
随后就是去北京复试,我们几个是提前一周过来的,跟导师见面、签确认书,然后参加复试,临走道别。所以说最关键的就是分数出来到复试这个阶段,一定要跟你的导师保持足够的联系、沟通,希望大家不要犯相同的错误,放开胆子与你未来的导师聊天,增近你们的关系,畏手畏脚最后后悔的只能是自己。
补充:
1.复试完大家一块聊天,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些分数低、本科成绩也一般的同学找到了博导,而成绩比他好的同学却勉强找了硕导,这里没有其他意思,私下询问,才知道,那个找了博导的,分数出来没有顾忌太多,差就差,人家直接从博导开始联系,不行再说,而分数本身不错的却有点畏手畏脚,一个人瞎想,自己发挥不到位,直接联系博导会不会被嘲笑歧视等等,结果只能是把机会拱手相让(补充一句,我考的学校,成绩出来没有排名)。说来说去,只有一个意思,考研成绩是很重要,但你后期的“努力”、与其他考生的博弈对你最后的结果同样至关重要。就像高考报志愿,考得高不如人家报的好(这里同样没有其他意思,就事论事)。
2.一位考分比我高的同学,本科成绩也非常优秀,已经快接近保研的标准。一心想上院士的研究生,成绩出来,就只给院士发了邮件,没打电话,当时院士的回复也很模糊,他没再进一步和老师沟通,也没有联系其他老师。抱着这种执念直到来北京找院士签确认书,不出意料,院士说他名额已经满了,不能给他签字,当时他就彻底奔溃了,甚至都不想读研了,解铃还须系铃人,最后他亲自找院士谈话,算是解开了心结,在院士下边的团队做事。所以,沟通真的很重要,考研找导师大部分问题都出在这里:沟通不及时、不充分。
3.最后再说一点,像我们一开始找导师,都特别注重导师的头衔,是不是院士、院长,教授还是讲师。但来到这边我们才发现,院士、院长整天飞来飞去,参加各种会议、研讨会、剪彩等等,一学期你都和人家说不上几次话,而有些副教授、讲师,行政工作少,有充足的时间专注科研,亲自指导学生做实验、写专利。所以,大家也不必抱有执念非要读院士、博导什么的,一次的选择决定不了什么,人生是一场永续选择抉择的过程。尽人事,其他且看老天。
就是酱紫啦,衷心祝愿大家金榜题名,考上目标院校,找到中意的导师,走上人生巅峰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