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相对论—《可以量化的经济学》
内容提要:本节根据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相对关系,得到商品的相对价值为需求/供给,从而得到价值相对论公式为
需求定律用来分析在商品价值不变的情况,即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改变很少影响到相对价值的情况;价值相对论用来分析商品相对价值改变的情况,即总供给和总需求发生改变的情况。类似于物理学中物体在低速和高速上分析的绝对速度和相对速度。
创新要点:
1.推导给出了价值相对论的公式,完成了绝对价值论和相对价值论。
2.给出了相对价值论公式在坐标内的图形,适用于总量上的宏观分析。
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写道:“支配商品的相对价值的,是生产它们投下的相对劳动量。”李嘉图选用价格来衡量商品的相对价值,他写道:“因为要确示商品相对价值变动的原因,我才视货币为价值不变之物。但货币价值变动和商品价值变动,都可使商品价格变动。……应小心区别这两种变动——一属于商品自身,一则发因与媒介物。”李嘉图选用价格作为衡量商品价值的参照标准,但是他认为价格变化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商品价值本身的变动,一种是参照物的变动,即货币的变动。
1)如果投入的相对劳动量发生变动,价值如何变化呢?
比如一个封闭的市场衣服的需求量是1万件,供给也是1万件,每件衣服的价值等于50斤玉米,其中玉米作为不变的价值参照标准。假如生产单件衣服所需劳动量没有改变,但生产衣服的人数增加为以前的2倍,导致产量变为2万件,那么一件衣服的价值还等于50斤玉米吗?按照李嘉图的相对劳动量决定商品的相对价值来说,一件衣服应该还等于50斤玉米,价格不变。但是通过供给定律可知,供给量大于需求量,衣服的价值会降低,即一件衣服的价值要小于50斤玉米。
爱因斯坦通过伽利略的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推导出相对论,在此可以做一下类同,得到价值相对论。投入相对劳动量决定了商品的相对价值,这一点与伽利略的相对性原理类同;光速不变原理即光速有上限,任何速度都不同超过光速,这一点和总需求有上限类同,即总的相对价值不同超过总需求。假设总需求为D,总需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供给量为n,那么每一个商品的相对价值就为D/n。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写道:“有用商品的价换价值,得自两个泉源——一个是稀少性,一个是生产所必要的劳动量。”此处的相对价值D/n也是对稀少性的一种定义。总需求D并不像光速那样有一个绝对的数值,总需求是在一个相对的区间内变化。以上边衣服为例,总需求和总供给都是10000件,当总供给变为20000件时,衣服的相对价值变为10000/20000=0.5件衣服的价值,即25斤玉米的价值。
这和竞争与垄断的所阐述的道理是相同的,当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时,每一个供给者都是受价者,他们不能左右商品的价格,即此时每一个供给者对于总供给量来说都很小,对供给总量的影响很小,所以总需求/总供给所得到的相对价值不变。而当市场存在垄断时,总需求是固定的,垄断者通过减少总供给,来提升产品的相对价值,进而提升产品的价格,即总需求不变,总供给减少,总需求/总供给所得到的相对价值提高。
2)需求是什么呢?
需求是广义动量nmV,需求就是在单位时间内需要n个种类m的产品。如果时间是1年,那么需求就是一年的需求,m表示不同种类的产品,n表示数量。
3)价值相对论公式
在需求定律公式Q=K(B-P)中,消费者利益B是不变的,即每个商品提供的消费者利益不变,每个供应商的供应量相对于总的供应量较小,是价值的接受者,类似于完全竞争市场中的竞争者是价格的接受者。
但在垄断市场中,商品的相对价值是改变的,即消费者利益受到商品的供应量的影响。我们以稀缺性来定义商品的相对价值,即消费者的相对利益。设总需求为D,商品的供应量为n,则每个商品的相对价值B=D/n,当供应量增加时,消费者利益相对下降;当供应量上升时,消费者利益相对上升。结合需求定律公式,得到
Q=K(D/n-P)
当供给量n上升时,消费者利益D/n下降,消费者盈余D/n-P下降,购买量Q=K(D/n-P)下降,供给量n与需求量Q之间产生偏差,市场通过降低价格P和减少供给量n两种方式使供给量n与购买量相等。供给量和购买量是动态相等的,并不是每时每刻相等。可以得到价值相对公式
得到
推导得到需求量为
总需求量Q由总需求D,盈余转化率K和价格P决定(如图5-50所示)。
当价格P为0时,总需求量为√(KD),与需求量横轴相交;当价格P增加时,需求量Q减少,当价格P趋近无穷大时,需求量Q趋近于0。
当成本C为碗型曲线,供给曲线与竖轴相交于C点。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于均衡点E(如图5-51所示)。
摘自《可以量化的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