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东京,位于大厦顶层的高档酒吧里,作家一个人坐在靠窗的小桌边,桌上摆了一瓶Guinness啤酒和一个玻璃杯。他的背倚靠着椅子,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夹着还没燃尽的香烟,口中吐出的白烟,穿过桌边的窗户,一点点地消失在天上的浮云中。云层之下是穿着不同颜色衣服的人,其中白色最多,那是奔波在回家路上的上班族。而二十多年前,作家也是其中的一员,在等待红绿灯的间隙,抬头看一看望不到头的大厦。
那个时候,作家还不是作家,是在一家汽车配件公司的工程师。来到这里工作的,是因为在大学时学的是电气工程,学电气则是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退而求其次的选择。那个时候他的工作是制造喷射零件,工作中必须用到一种油,这种油会让手发炎。要想知道今天是周几,看手的颜色就知道。手通红的时候是每周的开始,变成茶色就到周四了,而到了周末,手皮就噼里啪啦地开裂了。每天回到宿舍,就要涂一层厚厚的白色药膏。
终于,生产线上的工作结束了,作家被分配到了研究室。可是他并不擅长研究,所以很长时间都没有任何的研究成果。他开始考虑转行。很多个晚上,他就像刚刚看到的那些上班族一样,在归家途中的十字路口,盘算着:做个教师如何呢,开个餐馆会不会能赚钱呢?这时,人行道上泛着蓝绿光的通行灯亮起,他继续朝家的方向走去,而脑海中自己还在继续徘徊。
一天,作家在书店看到了一本江户川乱步奖的获奖作品《原子炉杀人事件》,在书的附录部分看到了乱步奖的评选和投稿事项。坐在书店的椅子上,作家想起了自己的“创作史“。
高中的时候,他第一次读到小峰元的《阿基米德借刀杀人》,跟着小峰元的笔触,他第一次知道了推理小说,也第一次知道了江户川乱步奖,这个奖是为了鼓励立志成为推理小说家的新人设置的。之后他读了好几本松本清张的推理小说,就像很多推理迷一样,他想着自己也可以写推理故事,在自己的故事里,可以设计精妙的犯罪,刻画复杂的凶手。
他开始写自己的第一篇推理小说,从冬季写到了夏日,每天伏案写作,甚至给了父母“孩子开始认真念书”的错觉,他的第一部作品《智能机器人的警告》长达三百多张稿纸,截稿时还洋洋得意地写了一个后记。学生时代的作品自然是只能孤芳自赏,但是这并没有妨碍他继续创作的热情。不过学业的压力摆在那里,第二部作品伴随了他走过高考、落榜和复读的艰难岁月,终于在大学时候完成,他逼迫着朋友和恋人都看了一遍,可是大家都不喜欢。他把小说家的梦抛在了脑后,将大把的时间花在了社团和联谊活动。
而现在站在书店里的他,已经是一名笨拙的工程师。投稿没有成本,还可以边工作边创作,万一赚了钱还可以买房子,真是百利而无一害。他立刻在书店买了550页稿纸,第二天就开始了推理小说的创作。
一开始,他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莫名其妙地就把角色写死了,这样的投稿当然无法入选。江户奖每年评选一次,于是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坚持五年,如果五年内都未能入选,就证明自己没有写作天赋。他从单位带回了废弃的打印纸,用纸的背面打起了的草稿,他坚持每天用铅笔写一页稿纸的作品。他又连续两年报名参加江户奖,成绩有所提升,但并未获奖。
但无论结果怎么样,当上一部作品的创作完成后,他就很快投入了下一步作品的创作,作品的名字取自他外出旅行时,看到的一家咖啡馆的名字,《放学后》。这部作品最终最终获得了江户奖,也将他带上了职业作家之路。
酒吧的服务生过来为他续酒,打断了他的思绪。来到酒吧前,作家刚刚与出版社签订了新的合约。最近几年,每年2-3部作品的出版,让他过得潇洒自在;但是很多书评人都说,在他的作品《嫌疑人X的献身》拿到日本推理小说最高奖后,他的作品少了令人眼前一亮的新意,多了浓浓的钞票气息。
刚才那段从工程师到作家的回忆给了他灵感。作家想着,如果当时自己没有写小说,现在又会在做什么呢?很多时候,人们面临选择的时候,并不知道此时此刻,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即使如此,大家仍觉得选择很困难,因为选择一样东西也就意味失去另一样东西。
如果有一个地方,能够在人们做抉择的时候,给人们提供建议,那该多好啊。作家东野圭吾做了个决定,是时候写点不一样的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