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ject-Based Learning)已经在北欧、北美等许多国家的学校被广泛采用。仅在去年,美国就有上千所学校开始使用PBL教学取代传统教学法。那么PBL的本质是什么?目前美国的创新型学校中是如何实践PBL的?学术界和教室应用场景中,对此教学和学习方法又有怎样的评价?
什么是PBL?
研究指出,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执行项目的教学和学习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一定的时间内,学生选择、计划、提出一个项目构思,通过展示等多种形式解决实际问题。项目式学习和传统式学习方法相比,能有效提高学生实际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式学习的目标,是通过与现实相结合的实践方式,使学生更有效率地掌握学科知识(subject core knowledge),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技能(social-emotional skills)。
在一个PBL当中,有几个非常关键的环节:提出问题(Propose),规划方案(Plan),解决问题(Execute)和评价和反思(Judge)。老师在每个环节,都要为学生起到引导的作用,根据项目的主题不同、学生的表现不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和项目的进行计划。在和其他教学方法的对比中可以看到,教师在整个教学模型中,更像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在较为松散的课程计划中为学生提供大方向的辅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项目。
PBL的环节
同时,项目设计者在为学生制定一个项目计划的时候,也要考虑以下几点。
重点的知识和技能:项目式学习是以服务学生的学习为目标而存在的。因此学生在完成每一个项目的时候,需要自主学习并运用标准化的学科知识,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锻炼合作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每一个项目都应该引导学生提出有意义、有挑战性的问题。
持续设问:应当为学生提供一个提问、寻找资源、应用信息、再进一步提问的学习环境。
真实性:项目应与现实相结合,引导学生对真实世界的思考和观察。
学生自主选择:学生要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有很大的自主选择权利,包括制定计划、修改计划等。
反思:老师和学生一起对所学的知识点、项目完成的有效程度进行评价和反思,找到可以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修改:学生通过反思中得到的反馈不断修改项目内容,或完成项目产出的迭代。
公开展示:学生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向班级成员演示研究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