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大家之情感
——读《神奇的丝瓜》有感
瞿天宸
这个月我看了两本散文集——《咪咪二世》与《神奇的丝瓜》。这两本散文集都出自国宝级国学大师季羡林之手。
说到季羡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我们更是早早的就学了他的许多文章,比如《夹竹桃》。他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翻译家,毕业于清华大学,曾赴德国哥廷根学习,精通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典文字,回国后曾任职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今天我就要着重介绍一下《神奇的丝瓜》这本书。
这本书收了作者一生中不同年龄段写的作品共33篇,内容丰富多样,层次感鲜明。季羡林的作品与我先前读过的肖复兴的作品,在语言特点上有很大的不同,肖复兴的作品生动活泼,有着小孩子般的童趣。而季羡林的作品显得更加简单朴素,沉稳老练,里面有时还会掺上几句古文,有一种“长老”的风范,包含了他最真实、最强烈的情感,读着这本书就仿佛遨游在作者的内心世界中。
在这本书中我可以读到作者的惊奇。在第一篇《神奇的丝瓜》中,作者几次三番地认为丝瓜藤会断,可又几次三番地发现丝瓜藤完好无损,最后发现了小丝瓜消失的秘密。这篇文章虽然文笔简朴老练,但我们却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像小孩子般的惊奇,以及对丝瓜藤智慧的赞叹。
我可以读到作者身处异国他乡的孤独。在《烽火连八岁 家书抵亿金》中,作者描写了留学德国却恰逢德国即将战败,自己恶劣的生活环境以及回国之难,直抒胸臆,强烈的表达自己对于国家的思念。这种炽热的情感,我们很难全部体会到,因为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安乐窝中,通讯又如此发达。作者在《 wala 》一文中也表达了自己此类情感,借用波兰女孩wala 表达自己身处异国他乡之感。
之愁,有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 我们还可以在细微之处感受到他对人类争权夺势、勾心斗角的厌恶。在《观天池》一文中,别看作者是在描写天池所给他带来的震撼,其实是运用联想的手法,借天池水怪来表达对社会上贪婪的人的厌恶。从古到今,的确如此。清代大贪官和珅贪污的金银财宝都是当时国库一年所存的银子的几倍;而现在无数的大老虎小苍蝇,一天到晚只想着如何获得更多的权益,却从不想想自己认真为民众办过几件事。
能在这一本书中体会到国学大师的情感,实在是让我感到幸运。而为什么作者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他善于观察与感受生活,无时无刻都留意着生活中的“真善美”。我们只有这样认真用心的去“悟”生活,语文才能有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