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为什么没能揭发明星公司的财务丑闻?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在过去一年当中,有好几家明星上市公司卷入了财务丑闻。我给你简单复盘一下:

今年1月,瑞幸被曝出伪造了高达3.1亿美元的销售收入。随后,瑞幸股价跳水,今年6月底从纳斯达克退市。

今年3月,阿联酋医疗公司NMC Health被曝出隐藏了超过40亿美元的债务。大约两个月后,公司宣布破产。

今年6月,软银投资的德国Wirecard 公司被曝出,公司现金账户里少了19亿欧元。后来,公司宣布破产,德国政府的调查到现在还在进行中。

再往前倒一点:2019年9月,共享办公巨头WeWork的财务数据受到投资者质疑,上市失败。随后,创始人兼CEO亚当 · 诺依曼被驱逐,公司大规模裁员。

表面上看起来,这几家公司之间好像没啥关联,先后出现暴雷似乎只是偶然事件。但我注意到,最近《华尔街日报》发布了一篇报道,这篇报道点出了这些公司背后的一个共性,是此前没太受到公众关注的,就是给这几家公司做审计的都是同一家公司,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永。

那么,为什么在这几起事件当中,安永都没能在一开始的审计中就发现问题呢?

在今天的《邵恒头条》中,我就来给你转述一下《华尔街日报》这篇报道的内容。

如果你已经忘了前面说的几起造假案的来龙去脉,不要紧。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发生了什么事。就拿大部分人比较熟悉的瑞幸来说吧。

安永在瑞幸2019年5月份上市的时候,就负责审计瑞幸的财务报表。当时,安永公司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瑞幸顺利上市。到了今年1月底,一个叫做浑水调研公司的做空机构在网上发布了一篇调查。调查指控说,瑞幸在财报数据上做了手脚,夸大了公司的销售额。

《华尔街日报》报道说,在做空报告发布的不到一个月前,安永还曾经写过一封信给和瑞幸合作的投资银行。信里表示,安永在瑞幸2019年前3个季度的财务数据里,没有发现任何问题。而直到报告已经发布了两个月左右,也就是今年4月份,安永才公开改变了说法。安永声明说,它在审计瑞幸2019年财务数据的时候,发现了高层管理人员夸大收入的现象。

类似的情况,在Wirecard和WeWork都发生了。WeWork上市之前,它的财务报表顺利通过了安永的审计。可是资料公开后,投资者对WeWork财务报表里的数据提出了很多质疑。最终,WeWork取消了上市计划,差点破产。而在Wirecard的案件当中,安永在超过10年的审计报告里,都没有揭发Wirecard的造假行为。发现Wirecard造假的是做空机构和媒体。

我在财务方面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外行,完全不懂审计,所以我看到这些新闻之后第一反应就是,上市公司造假肯定是大错特错,但审计公司怎么着也得承担一部分责任吧?审计师难道不应该确保公司的财务数据是真实的嘛?

还真不一定。我看了《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才知道,原来从欧美的法律来说,“审计员有没有责任揭发造假”这个问题,到现在为止还存在很多争议。

争议大致分两派。一派的说法是,审计师的主要责任,是保证公司上报的数据符合会计准则。至于数据本身的真伪,这个责任在公司身上。而另一派的说法是,审计员除了保证数据符合会计准则之外,还应该检查数据,保证数据本身准确无误。

所以不能说,审计事务所没有揭发造假,就等于它没有尽到职责。在三起案件当中,安永确实按照相关的会计准则,审查了公司的财务报表,没有发现不符合准则的地方。从安永的角度来看,它也被公司的假数据蒙骗了。

但问题又来了,为啥别的审计师事务所,没有出现类似的问题?安永也是受害者,但为啥偏偏它老被骗呢?

《华尔街日报》报道指出一个现象,他们认为可能跟这个问题有关。

什么现象呢?就是相比其他三大审计公司,安永的客户里科技公司更多。2019年的数据显示,安永审计的科技类公司,总共加起来有139家。其他三个公司当中,科技客户最多的普华永道,只有106家。

安永审计的科技公司包括大名鼎鼎的Facebook、亚马逊和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不过除了这些科技巨头之外,《华尔街日报》的文章说,安永对于年轻的、增长快的科技公司似乎有特别的偏好。

为什么呢?这就是它的一个商业策略,我管它叫“先下手为强”。

《华尔街日报》采访了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首席会计师,林恩•特纳 (Lynn Turner),他分析说,安永的策略是先把审计费用压得很低,吸引即将上市的科技公司成为客户。客户成功上市之后,公司做得越来越大,未来预期的收入自然越来越高。相当于前面吃个小亏,丢个芝麻,为了能到后面捡一个西瓜嘛。

从竞争的角度来说,这当然是一个很有狼性的商业策略啦。不过,这个策略却给审计本身带来了两个风险:一是审计公司把自己未来收入的预期,跟客户的前景挂上了钩,相当于押注押这是一个好客户,未来能发展得好。这里面显然有利益冲突的风险,因为审计公司对于客户,按理说应该保持客观的态度嘛。

另一个风险是,安永为了竞争,刻意把审计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