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
马上你就要面临你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了,作为和你们相处将近一年的老师,也是朋友,我给大家一些建议:
一、总的指导原则:
考前是什么?不是放松,更不是放纵。是对你平时学习习惯的再强化,是对你平时做题习惯的再综合,是保证你在高考考场上能够把平时作对的万无一失,是让你在高考的考场上再多些自信,多些底气,多些从容。为了以上这些目的,我想我们需要在这做到以下这些:
1.回归基础,回归课本。
所谓的基础就是一望而知,一看即会,不想就觉得自己会做对能做对的东西。眼高手低是大忌。所以,请你再沉稳一些,再耐心一些,再细致一些,沉住气,蹲下去,才能跳的更高。就语文而言,把60篇背会的再熟悉熟悉,字再写写,意思再琢磨琢磨。千万不要觉得这首诗简单,这首词容易就轻易滑过去。有时候,致死我们的不是我们害怕的,而是我们习以为常的。把语文书上的论述类的文言文和诗歌(必修,选择性必修)再读读,思考一下里面那些个光辉的人物可以作为哪些作文的材料呢?比如:烛之武,荆轲,项羽,刘邦,廉颇,蔺相如,苏武。第二:再把之前做过的高考真题文言文看看,不是为了撞住题,而是为了再感受一下高考文章的难度和长度,比这更重要的是熟悉熟悉那些常考的文言实词,和句式以及选择题容易出错的地方和断句容易混淆的地方。
2.适当做套题,保持手感。金考卷上地级市的考题都可以写写,尤其是选择,名句背诵,文言文,填写句子。作文可以只写提纲,不形成文章。让自己在上午九点到十一点半,下午三点到五点大脑保持高度兴奋。
二:考场做题原则及时间分配。
1.现代文阅读阅读一,三道选择九分和两道问答题或者四道选择和一道问答题用时不要超过20分钟,方法:1、先看后面的答题,带着问题去阅读,如果能确定区间最后,如果需要通观全篇才能写答案也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涉及两则材料要注意答全。2、阅读方法:第一段,最后一段,每段开头细读,论的部分画出来,述的部分也就是涉及到论证的部分重点人物,概念或者书名的圈起来。快速浏览全文,知道文本就什么话题在谈,作者的基本观点是什么?。选择题注意选项中的程度副词(比如大约,一定,必将,有可能,有望等)和句子中的关联词(比如:因果关系的,因为,所以;条件关系的,只要 就,只有 才,尽管 还,如果 那么,不仅 而且,不是 而是,甚至等等)及句子间的逻辑关系。除非你非常确定答案,否则,四个选项看完再做决定。
2.现代文阅读二:(20分)
通读文本,若是小说,把握故事情节,人物,主题,以及这篇小说最大的特点。选择题注意从内容和手法两个角度去考虑答案的正确与否。如果手法和你想的不一样的,要注意思考下你想的手法和选项的手法有无不冲突,有些手法可以兼容。问答题,一定要看请题目要求:问内容还是手法,尤其是人物形象,看清楚问题是问形象类还是问塑造形象的方法类。如果是什么形象问题,尽可能从原文中找到关于形象的词语。如果你概括的时候,不知道用哪个词语(这里指的是感情色彩)原文又找不到合适的,那么,请你问下自己是否愿意跟这样的人在一起。如果愿意就用褒义,如果不愿意,就贬义。如果都可以,就中性,如果不好概括出来,就概括他做的事情或者对待事情的态度,或者别人对他的评价。如果是问塑造形象方法,先问自己,这里是不是正面侧面都有,如果没有侧面,那就直接写正面里面的手法。语言,动作,外貌,肖像,神态,心理,细节……如果有侧面,那就把正面的概括下集成一点,侧面的也要加进去,如果有特殊的,也要写上。如果是答作用题。不管啥作用,某个情节作用,题目作用,环境描写作用……(包括好处)思考方向:情节,人物形象,主题,结构,艺术手法。不会五个都有,一般是三个。如果出住平时没有训练到的题不用慌,看清题目,问啥答啥,问啥答啥,问啥答啥。
如果是散文:要明白文中讲了几件事,有什么内在联系,作者是如何把他们组织在一起的。把文中表示心情的词语和抒情的句子画出来。如果问作用,就是内容:表层内容,深层内容:情感;手法,结构三个角度。如果问含义就表层深层含义,一个不能掉。这个思路无论是词语段落还是题目的作用都适用。
如果是两篇文章对比赏析,也不用着急,看清题目。是问两篇文章的不同之处还是问第二篇的某个理论如何在第一篇体现的。总之,问啥打啥。
4.文言文阅读:(25分钟)
(1)先看翻译句子,如果不用看文本就会翻译最好,不过千万不要窃喜,一定要写得准确,注意特殊句式。如果里面有生僻字,千万不用慌,读读上下文,根据文意推,推不出来就放到哪里。千万不能为了一个字乱了一句话的意思。如果有词语平时的意思放进去不行,不要强行放入,为了这一个词毁了一句话得不偿失。实在不能译,考虑通假,谐音或者形近。如果有不确定或者不会译的,看最后一道文章内容赏析,里面可能会有启示。总之,一句话,遇到简单的不要轻视,遇到难得不要慌!最后,再次恳求大家:翻译句子写完读读,一定得是句子,不是病句啊!!!!!!
(2)断句题,首先是翻译,意思是第一位的,断必断的部分。如果翻译搞不定就考虑句式的一致性。三处,不敢多断。如果不是三处要看清题目要求,绝不能多断。小心得0分。
(3)文化常识或者一词多义。往原文带,基本上是带不进去的不对。如果三个都能带进去,有一个带不进去,而且这个需要背诵,基本就他了。一词多义,确定住一个意义,然后往另一个里面套。如果意思一样不好断,看后面额的宾语,考虑词类活用。
(4)内容分析选择题,这个题目一般回归文本就能找到。如果是叙事类文本,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能否对上号,对上号就好。尤其是人物和事件,一定要小心上下文有间隔句子的,搞清楚逻辑关系。如果是论述类文本,要注意各自的观点,小心人物和观点混淆。如果是有点难,要考虑某个关键字的含义是不是错了。
总的做题原则,如果跟题目相关,这部分要读得仔细些,如果和题目无关,就快速过。
5.诗歌赏析。(10分钟)
读诗,一定要读诗,从题目开始,把自己带进去,如果你是作者,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先判定大的情感方向:喜怒哀乐。然后再在这四个里面选一个,写一些跟他们相近的词语。诗歌题,选择出错的地方:翻译,手法,情感。这是三个关键点。问答题:不管问啥,最后一定要用情感做结。三板斧,翻译,手法,情感,手法的作用。
6.名句背诵:(3分钟)
这个题不要心存侥幸,后面都有篇目。如果这篇你不会背,千万不要幻想着写一个无关的句子得分,这是高考,几率几乎为零。这个题会就会,不会就不会。不要想着蒙。还有字一定要写好,写对。写完想想意思。不能出现不可饶恕的错误。
7.这样一卷的阅读部分就完了。二卷需要文字应用大概有以下几个点:成语,病句,选填句子或者标点符号。填句子,概括内容,或者用指定的逻辑关系概括内容。当然也有可能是其他的你没见过的题型。这一块原本就是灵活的。先说说,如果碰见没见过的题型,相信我,题不难,审准就有分。
填成语:注意语境,语境比成语重要。
赏析句子:先看看写了啥内容,再根据内容去写手法。写作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方向考虑。再者效果。
改病句:大体不动。考虑残缺,搭配。逻辑。审清楚题,如果是一个句子需要改动,那么就抄下来,如果是一个段落里面有错的就不需要抄,按照题目做答就好。
选句子题,这个和后面的填句子题目一样,只是考察方式不一样,一个是选择,一个是填写。但是注意事项一样,首先考虑内容上的连贯,就是承上启下。如果填写就是注意关联词,关键词,句式一致。所谓关键词就是用上下文出现过的词语,不要自己去造词语,如果造词语,不是范围大了,就是偏了,注意关联词,没有关联词句子不连贯,注意保持句式一致,能不换主语不换主语。最后如果是写句子,那么,句子不要字数不要超。填句子要注意句子的位置和前后的标点符号。
敬谦:记住,对别人要敬,对自己要谦,千万不可搞反。
标点:注意分号,冒号,顿号,破折号,引号的用法。
一字多义:用同一个意思去替换。如果意思相同看句子结构。
也有可能考察修辞手法。注意借代和借喻,比喻,拟人,拟物,疑问,反问,设问等手法。
注意卷子上有新题型出现,图文转换,一定要看全,图画,文字是否要转换,看清题目要求。如果是表格变文字,基本顺序,从上往下,从左到右。还有字数的要求,既不能超也不能差太多。
8.终于到了作文。(50分钟)
首先,问问自己,这篇作文,我的观点是什么?我准备怎么把他说清楚。一定要从材料开始写,一定从材料开始写。为了结构严谨可以每段结尾和最后点观点和材料。有时间的话可以列提纲,如果二元对立的不好找锲合点的,就不要勉强,切不可一半这观点,一半那观点。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假设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这个最难),引证法,引用名人名言。千万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认为只能举例子,只能举感动中国的例子!
其次:文章除了议论,确切说不能只有议论和记叙(最好是描写,就是截事情的横截面),还可以有抒情。
具体文章形成:
题目:最好能够用对偶的句式,材料里的关键词和要求里的关键词,要求里可能没有关键词。若是灵光一现出现诗歌或者歌词就好了。
一个观点式:
第一段:引用材料出观点,必须有链接句和拓展,比如:我认为,不仅……如此……也一样之类的。记住必须引材料,除非你确定你引用的名人名言刚好是观点完美的注释。照应下题目。
第二段:正面的论证,可以个别典型例子,也可以是社会现象。无论写什么最后一句都要点下观点,回溯下材料。
第三段:反面论证。逻辑同上。
第四段:如果字数够了就结尾,如果不够可以联系自己谈。
最后一段,抒情呼吁升华主题。
分论点式的文章:
一个总论点分成若干个分论点,可以并列式,可以递进式。分分论点的方法,如果材料中有提醒,就用材料中的观点做分论点,如果没有,就写他的作用意义。写作思路同上。最后再次把几个分论点总括一下,升华下主题。
第三条思路,如果是一个关键词又无法和其他的关联的,可以按照是什么,即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么做的意义和价值何在;怎么做,方法和策略的思路写。
最后预祝大家:
考试顺利,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