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教育人类学》第八章,“人类学对空间的解释”
本章中,博尔诺夫对空间进行了阐释,突破了我原先对空间的一般理解,更重要的是获得了一些对教育的启示。
在博尔诺夫的语境中,他所讨论的空间,是指人所能感受到的具体空间,人类实际生活在其中的空间。因此从划分类型来看,有上和下,有前和后,有外部和内部之分。
为何强调空间?因为人类需要一个能够退回的“安全基地”:“和平而安全的生活,能从世界风暴中退回来的空间,当他被外部世界的事务搞得精疲力尽,还能重新得到休息的空间,人的生活才能保持健康。”,博尔诺夫把这样的空间统称为房子。
也就是说,人类对于这种能够摆脱海德格尔所谓的“无家可归的人”的宿命状态的居所,是基于强烈的安全感需要的。
房子作为物质存在,在我们历史中,尤其重要。时至今日,中国仍然流传着耗尽一生来买房的执念。尽管如此,在物质极大丰富的现代生活中,精神上的居所,显得更加重要。
这可能可以解释为一种现代的“孤独症”——当我们被日常事务和工作异化成一个个“螺丝钉”时,我们逐渐失去了人情温暖。我们生活在人群中,但是无人分享倾听,我们湮没在网络中,但是却更加孤独。
如果真的如海德格尔所说,我们本质上是无家可归的,我们如何摆脱蜉蝣的状态?
博尔诺夫认为,学会居住。这里“居住”并不是作为理所当然有的能力,而人为人所固有,它不是通过对某所房子或一般的居住空间的外部占有而得以保证的,而是需要人通过特别的努力才能看到的,从这形式上讲,居住不仅表示居留在某个空间,而且同时还表示人的某种内在的精神状态,人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中对待其空间的。”
在这样的时代中,我们如何学会居住?
也许,阅读时最好的一种方式。
新教育,新网师就是我们共同居住的精神家园。在这里我们学会居住的方式,正是从与一本本根本书籍的遭遇和对话开始的。从每一次阅读,精读,啃读中,和书籍建立联系,让经由书籍深刻挖掘的精神状态和品格,在新网师这个精神家园中妥善安放。
读到郝老师给我题的留言:读书是最好的独处,特别认同。在阅读中,看似是一种孤独,然而正是这样,才得以和哲人,大家乃至自己对话。更幸运的是,在新网师,在课程中,在打卡圈,我们还有如此众多的精神伙伴,一同分享自己的所思所得,这又是多么愉悦的生命体验啊!
通过阅读,学会居住在自己的精神王国里。经由新网师,和志同道合的导师和学友相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