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爸爸妈妈们:
你们好!面对即将到来的暑假,你们各种想法是不是也开始生长呢?“好啦,终于放假了,我和孩子终于可以歇歇了。”“这么长的假期,我和孩子该做些什么呢?”“孩子学习跟不上,是不是要利用假期恶补恶补呢?”想法决定行动,而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是由思想与行动决定的,希望我们“四个一”行动能帮助你完善你们家的想法与做法——
一、爱上一项体育运动
体育影响一生。举了例子——美国建国之父中,富兰克林是文化巨人: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等,头衔数都数不过来。亚当斯、杰斐逊都是学富五车。汉密尔顿是天才,美国金融体系的奠基者。可领导这些巨人的,是华盛顿,一介武夫,一个“大老粗”。为什么呢?领袖型人才,需要各种能力,如高瞻远瞩的能力、决策力、判断力、意志力、和他人打交道的能力、团队精神、尊重对手和接受失败的能力,这些都不是通过读书能得来,需要丰富的社会实践。在美国,一个橄榄球队长,毕业后到华尔街往往比一个全优生更有价值,其买点也是成绩单上没有写的领袖才能。对学生而言,体育是培养这些素养的重要手段。因此,体育不仅是锻炼身体的问题,而是教育问题,是成长问题。健康的身心是1,其余都是附加的0,1越牢固,后面的附加值越有意义。而天生爱运动的孩子并不多,将热爱变成习惯坚持下来的更少,所以,观察、分析孩子的特点,寻找适合孩子的运动项目,找相对专业的教练持之以恒地训练,变成和吃饭睡觉一样的本能习惯,那么1就牢牢建立起来。起步阶段,父母能陪着最好。孩子在训练初期,孩子自己或教练没有注意到的问题,不能训练到位的细节动作,父母可以帮着指出、纠正。当然,能和孩子一起运动,更会事半功倍。
二、享受一段共读时光
阅读决定一生。父母、老师、亲朋好友都无法成为终生的老师,能担此重任的——唯有因阅读习惯的养成而终生与好书为伍。安徒生儿童文学奖曹文轩先生,他的父亲是一所小学的校长,因此小时候他有了其他孩子没有的特权——可以随时从父亲那儿要下他拴在腰带上的钥匙,然后打开他办公室的门,钻进那间十多平米的房间里去看书。因此自然比其他小孩多知道了许多东西。童年的曹文轩,能在草垛底下、水渠边、小船上给小伙伴讲故事,小伙伴的崇拜、痴迷越发让他多了许多神采。也因为阅读,潜移默化中,文本的语言风格、叙述腔调让曹文轩的作文越写越好,对着作文本,快乐得就像一个酒鬼看到一瓶酒。后来,曹文轩先生说:读书培养的是一种能力——发现前方的能力。不读书的人,其实没有前方,也是没有未来,也没有过去,一切都在现在,因此非常容易滑入庸俗的功利主义。读书人读着读着,就有了前方,风景无边的前方。什么叫读书人?同时有过去、现在、未来的人叫读书人。
可惜天生爱读书的人比天生爱运动的人更少,读书习惯一定是要培养的。有没有捷径呢?有,如果父母都是爱书之人,读书和吃饭睡觉一样平常,孩子想不爱上阅读都不可能。如果不是,家庭里就要有固定的、持之以恒的共读时间。不要觉得读孩子的书好没意思,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是写给0——99岁的人,我们童年的缺乏或遗憾,正好在陪自己孩子阅读中得以弥补。再说,培养孩子的王道,是执着的栽培自己。成人栽培自己,阅读又是王道。
家长可能要问:我们对儿童文学了解很少,究竟要和孩子读什么书呢?网络时代,资讯汹涌,有心都会找到,只是别家的经验不一定适合你家的孩子,孩子个性不同,读书口味与偏好也不同,语文名师吴建英老师提供了非常明确的选择方向:
第一,绝对是经典的。把最经典、最美好、最优秀的书籍带给孩子。这样,在儿童精神成长最敏感的时期遇到好书,就可以形成好的“胃口”,好的品味。
第二,必须是儿童的。尽量选择适合儿童的,他们喜欢读的书。如选择与学生心灵息息相通的书,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书,学生读时会感到特别亲切,可以从中寻找到“自我”,还能从他人的经历中体验到生命的成长。
第三,强调是分层的。童年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确,由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我们以阶梯阅读的相关理论按照小学低、中、高三个学段来推荐,给学生更切实的指导。
第四,应该是全面的。所选的书以儿童文学为核心,兼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方面的其他优秀读物,让学生获得全面的营养。
阅读在,世界就在。为了提高语文成绩,为了作文得高分,只是阅读附加值很小的一部分而已。
三、拥有一些书本之外的经历
生活才是最好的教科书。因此读万卷书,还得行万里路,做万件事。黄帝命令仓颉造字时,他坐在家里苦思冥想,想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最后也没有想出什么好办法。看着他愁眉苦脸的样子,母亲对他说:你应该出去走走,一个人待在家里能想出什么好主意呢?仓颉眼前一亮,于是收拾好东西上路了。有一天,他站在一棵大树下又在下想功,忽然飞来一只凤凰,它嘴里的果实落在仓颉面前。仓颉拾起来一看,发现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的图案,非常好看。一位猎人恰好路过,告诉他那是貔貅的蹄印。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种形状的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各种东西的形状编成符号以便认识呢?就这样,仓颉在不知跑了多少路、受了多少苦之后终于开窍了。
这是仓颉造字的传说。虽是传说,却藏着人类认识世界、创造发明的基本途径——生活实践和经历。因此,假期可以计划全家或长或短的旅行。旅行前,和孩子一起制定旅行计划,搜集旅行之地的资料图片,做好经费安排;旅行时,不能上车睡觉、下车拍照,一定要静下来、慢下来,和孩子一起看看、听听、摸摸、闻闻、想想,让名胜古迹通过五官思维进入孩子的脑海;回家后,将照片、门票、纪念品、心得等整合,和孩子一起制作“我的旅行书”等。这样的旅行,才不会是游过就过了。生活本身不会成为资源,经过观察、思考、记录的生活,才是成长的养分。
除了旅行、参观,夏令营,社区活动,各种比赛,各类展示等都可以鼓励孩子参加。哪怕照顾弟弟妹妹,养护花草宠物,甚至承担家里某一项家务劳动等,都会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动手能力。而能力,是可以迁移到生活的每一个方面的。普遍的经验是:有责任心、自律能力较强的孩子,他几乎每个方面都会对自己有积极的要求,而不会消极对抗或坐等安排。
经历不一定会成为财富,但没有经历一定是苍白、贫瘠的!
四、做好一项项假期作业
作业不是问题,如何做作业才是问题。具体来说,一个孩子是否知道2+1=3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他是否愿意在第一遍回答成2+1=4之后重新尝试,直到得出正确答案为止?哪怕自己是最后一个做完的?能否在明明知道自己完成作业需要很长时间还能坚持做完?能否在知道2+1=3后追问为什么2+1=3呢?生活中有哪些2+1=3的例子呢?还有哪些2+1不等于3的例子呢?由2+1=3还可以推出哪些结论呢?也就是说,我们是否明白做作业的本质并不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或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而是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养成一些重要的性格特征,比如:坚毅、自制、乐观等。同时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训练孩子不同的思维方式,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等。完成作业,得到满分,这只是作业的基本功能。
世界有多丰富,作业就有多样。书面作业只是其中的一种,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设计自己研究的小课题,查找资料、实地调查、实验研究等,获得多手资料,分析研究,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的作业难度更大,效果更好,也是现在和未来的作业方向。每天的体育锻炼、阅读时光,每一次旅行,每一项社会实践,是否精益求精,是否在艰难时能鼓励自己坚持再坚持等,都是一生最重要的功课,我们是否陪孩子一起好好完成呢?
成长,是一生的事,是我们和孩子共同的事,是必然不轻松却有意义、意思的事,是爬行哪怕蠕行也要坚持往山顶攀登的事。那么,从我们自己开始,从假期开始吧,从点滴开始!记住,你在哪儿,孩子就在哪儿。父母也许不是孩子永远的老师,但却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他人!
汪 老师
写于放假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