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儿子对礼物的渴望有些执拗,看到幼儿园的同学有一个升级版的陀螺,要买,在火车上看到一个卡通的儿童行李箱,也要买,似乎孩子都有这样的天性,只要看到自己没有的都想拥有。
以前听过一个台湾老师讲3-6岁儿童的财商启蒙课,有个观点我比较认同,就是把孩子想买的东西分两种,一种是需要的,一种是想要的。如果是生活必需品,比如吃的用的穿的,可以满足,如果是想要的,一般为孩子的欲望,就要看情况,并且鼓励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学会等待,学会付出劳动,我也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引导孩子,孩子也很认可。
周六的上午,他兴致勃勃的向我介绍一款陀螺,并且推荐让我买给他,这时我才发现,孩子运用语音搜索,在淘宝上查看商品的动作如此娴熟,本来让孩子用手机的初衷是听幼儿画报的故事,看到此景,感叹孩子自学、探索能力的同时,也有一种事与愿违的小气愤。
此处也不得不介绍一下我们家宝贝说服我买礼物的惯用策略,他会事先告诉你最近喜欢的玩具,估计这也是种草的一种方式,然后热情饱满的,一遍一遍的向你介绍这款玩具的好玩儿之处,有时候还要邀请我进行空无一物的模拟场景,不知不觉他便制造了一种不给他买就会内疚的气氛。看过《大话西游》的亲们,应该都记得唐僧把两个小妖牛念叨到口吐白沫的场景,我在儿子唐僧式下的念叨下,也难以招架,要么因为于心不忍而服从,要么因为心烦意乱而火气蹭蹭。
最近去重庆游玩儿,为了尽兴,面对孩子买玩具的要求几乎有求必应,所以当他表达再要升级版陀螺时,我没有答应,他不悦的表情,紧皱的眉头,高分贝的喊叫,分明在向我表达他的不满意,这次也奇怪了,说道理也不管用,让他像《哈瑞特赚零花钱》里一样,也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攒钱,他似乎也没有耐心,局面变得有些不可控,我心中的火苗也开始上升,剑拔弩张的气势已然形成。
按照惯例,上午我们总要去小区后花园里玩儿上一到两个小时,在我心里大自然总是可以包容坏心情,谁知今天正好赶上社区大集,自然会有卖玩具的,果不其然,儿子心中的渴望再次升起,等到了玩具摊位前,陀螺已售罄,儿子又看上了变形金刚,不买不行并且态度坚定,我心中即将熄灭的火苗蹭的一下蹿起,被拒绝的他上了自行车便不管不顾的往前骑,我只好跟在其后拼命的追,眼看着他在我眼前消失又出现,出现又不见,生气裹着担心,一下子把我逼到崩溃的边缘,眼泪奔涌而出。
当我们停下来时,孩子也很委屈,说了一句,为什么妈妈就不能理解我想买玩具的感受”,我看出了孩子的无奈,也看到了他因为特别渴望而得不到的失落。
孩子的眼神和话语让我醒悟,也许有时候比原则更重要的还有爱的本身,我又何尝不是过分执拗,二话不说便带他去了玩具店,我选择让陀螺结束这一场兵荒马乱的战争。
很庆幸,我是一个善于反思的和自省的母亲
我也愿意去探究事情背后的原因来避免战乱再次发生。
儿子说起他同学有个陀螺,他也想玩儿但是被拒绝,于是也想拥有属于自己的玩具,当他向我提出要求时,我的再次拒绝引发了他的愤怒。《情绪急救》中写到,拒绝会伤害人自尊,拒绝会让对方找不到归属感,拒绝会产生愤怒和攻击,玩具只是载体,它呈现出的是孩子被拒绝的感受。
我仔细琢磨了一下购买欲这个现象。孩子通过所见所闻发现自己心仪的物件,其实这在大人的世界里很平常,突然想吃某个美食,想买某个包包,想换件新的衣服,只不过我们自己有人民币,自己能做主,就把自己想要的收入囊中,没有细心的感受渴望而又无法得到的感受,而孩子因为是无产阶级,没有这样的自由,在父母的制定的各种规矩下,在父母各种利于孩子发展的理论下,感受着求不得之苦,此时也理解了孩子经常说的一句话,你们大人怎么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呢?孩子可以引导,规则也可以建立,如果真的遇到特别的情况,莫让无奈占满孩子的内心。
遇到问题,还是要多和孩子沟通,通过表象去了解孩子的内心,就像这次的陀螺事件,只从表象出发,上演的是东风压倒西风的两败俱伤的生活电影,如果换个角度考虑,也许孩子也不用气愤,我也不用泪奔。
孩子大了,会用父母灌输孩子的理论来武装自己,我时不时也会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感受。育儿之路,就像唐僧西天取经,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有时候也会因为是肉眼凡胎而做错决定,吃一堑长一智,吾日三省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