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就听过《月亮和六便士》这本书,但一直以来并没有去读过。当时是听别人推荐,自己也对这本书不太了解。
后来偶然间看到一句话,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月亮,忽然之间对那本书的主人公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便下定决心要去看看这个故事。
快放假的时候去图书馆借这本书,发现这本书全部被人借走了。当时是又喜又气,喜的是看来这本书真的很好,有那么多的人都想看,气的是因为都被借走了,自己没法看了。
刚好室友有一本,说让我先看,本来打算带回家看的。但元旦的时候,收到的跨年礼物就是这本书。心中更是下定决心,回家以后一定要好好读一读。
书的封面写着介绍:“银行家查尔斯,人到中年,事业有成。为了追求内心的绘画梦想,突然离家出走。在异国他乡,他疾病交加,可对自己心中的梦想却愈发坚定。”
“经历种种离奇遭遇后,他来到太平洋的一座孤岛,同当地一位姑娘结婚生子,并成功创作出一连串的惊世杰作,但不幸的是,他患上了绝症并且双目失明,弥留之际,他做出了一个让世人震惊的决定…。”(把作品都烧掉了)
故事的大概就是这样,一个人到中年的银行家,突然放弃了所有,去追求他心中绘画的梦想。
在他离家出走的时候,妻子和其他人都以为他一定是出轨了,带着一个女的走了,所有人是那样坚定。
他只是遵循了内心深处一个坚定的声音的呼喊,或许那个想法从他生下来的时候就有了萌芽,而这个想法在四十岁那年长成了一棵大树,花盆再也装不下了。
他不需要别人的理解,一心追求自己的梦想。所幸的是,最后他成功了,四十岁开始自己的梦想,他一步一步走向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
他可以完全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对所有人都很傲慢,即使是对他好的人,他也不屑一顾,可以住最破烂的房间,穿廉价的衣服,饿着肚子。
但是,他的精神是充实的,他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就是最大的幸福,在他看来。
在他离家出走后,他就真的变成自己了。他不再是银行家,他也不再是丈夫,也不再是父亲…,他只是一个喜欢画画的人,那是最真实的他。
或许,他是一个榜样,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四十岁以后,过上了自己最想要的生活。又或许,他是众人口中无情的负心汉,抛妻弃子,是一个及其自私的人。
但,他终究是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人最大的成功,不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吗?而不是被别人的标准绑架和裹挟,在世俗中迷失,不断压抑自己的天性。
或许每个人看完以后,心里都被某个东西触动了一下,就像是针扎一样,然后以前的日子飞快地从头脑中闪过。
突然问自己:现在的生活是我想要的吗?
更不用说查尔斯已经四十岁了,很多人才二十几岁。就已经不想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了,什么都要现实。
可能我们终究是社会性的动物,必须在社会关系中才能存在,我们必须去和别人交往,尊重别人的建议,模仿别人的人生,去和别人比较。
或许以前的时候,我们都曾梦想过,长大后要做什么,医生、画家、老师、科学家…。那个时候没有人指责我们,只是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会实现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离现实越来越近,离梦想却越来越远。我们变得更加现实,从小时候讨厌的做什么事有没有用,到我们自己也去问,这有用吗?我们变得功利,我们变得世故。
当我们说,我喜欢唱歌,我喜欢写作,我喜欢画画,我喜欢演戏的时候,更多考虑的是这些东西能让我们吃饱饭,穿暖衣,生病了能有钱看病吗?在无数个疑问中,我们慢慢改变和妥协。
当别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时,我们会不会也有过一丝惋惜和后悔,要是我当时再坚持一下,结果会不会不一样,要是我一直努力,不用在意别人的闲言碎语,我会不会已经成功了呢?
可是,我们都不是查尔斯,没有办法做到他那样勇敢,也没有他那样的天赋。
我们从小就需要考虑父母的意见,老师的看法,朋友的看法,要去维护自己在别人眼里的样子。
记得以前有个老师给我说过,人其实有好几个自己,其中一个是最真实的自己,在内心深处,可能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还有一个是我们眼里的自己,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最后一个是别人眼中的我们,我们所表现出来的样子。
我比较认同这个看法。可能查尔斯就把真正的自己和自己眼中的自己合二为一了吧。而我们大多数人就活在别人眼中的自己。
佛洛伊德也对人有个划分,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代表欲望,自我处理现实中的事情,超我是良知或道德的内在判断。我想,查尔斯也是活在了本我,他从自我中超脱出来,去追求那个内心深处的欲望。
总是听人说,想要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要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但却很容易迷失,成了别人想要的样子,被生活改变,被亲人改变,被领导改变…。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自己忽然不认识自己了,然后有人告诉我们,这就是成长。但说真的,我不喜欢这样的成长。
我没办法成为查尔斯,但我想我可以经常问问自己的内心,我想要什么,我在做什么,为了得到我想要的,我必须做什么。
当所有人都在满地找六便士的时候,我抬起头,看到天边的月亮,居然是那么耀眼,突然觉得月亮那么美。
即使,这一抬头,注定要与低头的人分道扬镳,或许还要遭受他们的谩骂和攻击。
但我有我的月亮,这就足够了。
前段时间,周星驰的《新喜剧之王》上映了,很多人褒贬不一。
看完电影的时候,我在想,如梦是不是比查尔斯更加真实一点,更加鲜活,离我们更加近一点,像大多数人一样。
不过电影和小说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但和结局相比,可能那个经历的过程要更加真实一点,因为它更符合现实。
忽然想起一句话:“你什么都不缺,却的只是一份重新开始的勇气。”
查尔斯四十岁了,放弃一切从头开始,那我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