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隔夜粮,不做孩儿王”,这个孩儿王说的是一个职业。这个职业跟我们每个人都有过交集,那就是——老师。老师这个职业,在古代,只要家里有余粮,都不愿意去做。当然这个老师是指私塾里那些启蒙老师,至于那些高中进士拜当朝权臣为师的不在此列。启蒙老师有多辛苦,恐怕你得自己去试过才能体会。因为不光是身累,更多的是心累。
今天周末,又轮到我值班。刚好有一个班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来单位参观。我来这里工作5年多了,还是第一次遇到来参观的,谁让我今天值班呢!不得已,只能由我给他们讲解一下。
大人孩子加起来六七十个,还有几个老师带队。数量庞大,而且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年龄小不好管理。我在给他们讲解我们是怎么工作的时候,孩子们吵吵嚷嚷,声音比我的还要大很多,我抬高嗓门也拼不过。虽然老师和家长都在极力维持秩序,但是到了新鲜的环境,那些好奇心爆棚的小朋友根本不受约束。提问的,喊叫的,互相打闹的比比皆是。我被吵得头都疼了,真不知道这一天天的老师是怎么过来的。一个晴朗而明媚的周六上午,在孩子们的打闹、喊叫中度过。十一点终于送走了那群小祖宗,瞬间觉得天地一片清爽,阳光温热,岁月静好。
曾经在我很小的时候爷爷跟我提起过“家有隔夜粮,不做孩儿王”。当时年纪小,不知道什么意思,后来长大了才慢慢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爷爷年轻的时候做过几天小学代课老师,我想,给孩子们上课他是深有感触的。后来爸爸和姑姑也在学校工作,爷爷还时常提起这句话。我上高中的时候爷爷不在了,高考我选了个师范类专业,那时候只是贪玩,单纯的觉得老师假期多,我现在觉得当时爷爷要是还在的话,他会给我很好的建议的。
读了几年临近毕业,实习的时候学校安排去了湖北一个县城的中学教书,那所学校是那个县城比较好的一所学校,教学质量不错,实行军事化管理。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六点半跑步,无论住校的还是不住校的都要参加,老师也要轮流值班跟着一起跑。我去实习的时候是冬天,住在操场边的教师宿舍,每天早上都被学生跑步的声音吵醒。而我从小是那种喜欢赖床的人,根本起不来那么早,每天看着他们能那么早起跑步觉得不可思议。那些走读的学生因为住得远往往比住校的起得更早,当我还躲在暖暖的被窝里面不想起来的时候,那些老师学生已经在灯光下开始跑步。
跑步过后的早读课老师是不会放过的,通常会讲一些作业什么的。我实习的指导老师教两个初一班级,每天有四节正课,还会轮流带一个班的早读或者晚自习。说是自习,其实都是老师在讲试卷,一天下来要到八点半才能结束学习。学生的课业繁重,老师的工作也辛苦。初一的学生刚从小学上来,还带着小学生的调皮和贪玩,加上一个班将近七十个人,把整个教室坐得满满当当的,上课的时候那种吵吵嚷嚷的感觉就好像住进了一个巨大的蜜蜂窝里,到处是蜜蜂的嗡嗡嗡,头都要炸了。
轮到我上课的那周,虽然是早已经备好课,也跟同学试练过几次,但是当我走上讲台开始上课的时候,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我的讲课几次被学生们打断,他们在下面说小话的声音比我讲课的声音还大,还有学生写小纸条,玩玩具。指导老师在下面维持秩序也只能压制一部分。后面的学生因为坐得太远我也鞭长莫及。第一次我体会到了无力感,就是他们根本不听你的,你说你的,他说他的。这时候我彻底体会了我们在中学的时候那些上课老师的无奈,嗓子喊哑了也没几个人听你说,你为了他好,他还嫌你烦。于是爷爷那句话又开始浮现在我的心头——“家有隔夜粮,不做孩儿王”。原来这孩儿王真不是那么好当的。
两个月不到,我们被学校招回来考试,我也就离开了那所学校,但是那段经历却是永远难忘的。回去以后,我反省了自己上课时候的不足,找了不少书来看。有一本书至今仍旧印象深刻。那本书写的是湖南一个学校高三某班有几乎半数学生考上清华、北大。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这老师是开挂了吧?还是巧合?老师刚好抽到一群天才学生吗?
这么久了我已经忘记了书里的内容,能把一群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调动到一起首先就是一项技术活。而且这老师还把这技术活玩到了极致。
毕业以后我再也没有教过一天书,而是找了别的工作,我觉得自己根本不适合当老师,也做不来这个孩儿王。做老师是需要很多耐心还有很多爱心的,小孩子需要有一个正确的领航人,带领他们走向光明的未来。我认为自己有爱心,但耐心不足,所以,我还是不要当这个孩儿王吧!
致敬那些在教师岗位几十年如一日辛苦耕耘的老师们。就是因为有了这些孩儿王,才有了那么多祖国的栋梁。
�
齐帆齐写作自媒体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