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 - 这几个字,通常会被理解为:
1. 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工作或兴趣,并且努力去做。
无论那个事情赚不赚钱,被不被接受或看好。专注自己的喜好。
2. 不跟别人比较。
不跟别人比较富贵,显摆,面子,晒名牌晒豪车。过好自己的日子。每一个人定义“享受生活”的方式都不一样,不为别人所动。
这应该是对于“做自己”常见理解的其中两个方面吧。
我想说的不是这些。以上都是主观意愿的“做自己”,相对做起来比较容易,至少是没有那么扎心的。
有时候更难坚持的是,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或者本来应该大家一起做的事情却只有自己在做。
3. 方便大家而没有报酬的好事
这些工作上很常见:
有一些工作,既累人又繁琐。没人想做。虽然做了肯定对大家都有好处,方便了一些流程。你觉得你可以做的。但是别人都不做。你做了别人还会觉得你在拍马屁。
这种情况,你是做还是不做呢?
办公室里总有些小事情,责任没有划分那么清楚。你总是早来晚走,把事情做了。日子久了,就变成是你的责任了。又没有任何额外报酬。哪天你没空管那些小事情,别人立马觉得不方便。但是不方便的时候,有些人要么视若无睹,有些人会过来责问你,怎么没弄好啊?!没人想过要自己去弄。
这时候,你会生气吗?不舒服吧?心里喊,“凭什么呀?” 吧?
然后,你会怎么决定呢?
你从此也撒手不管,一起不方便呢?还是继续做 - 别人不做是别人的事情,对你来讲,方便了自己跟大家,自己觉得心理舒坦。
你还会坚持做自己吗?
4. 赡养父母 - 明明你不是独生子女,却感觉不到父母有其他孩子
你的父母有几个孩子。父母没有退休金,你每个月给父母钱花。觉得孝顺是应该的。但是其他孩子都装没看见。偶尔节日出现。时间久了。你觉得有点压力,有点不舒服。
他们嘴上说,“爸妈要多少,来跟我要就好。” 但是却不主动给。
你去跟父母提。父母说他们工作辛苦,赚钱少。不好意思开口。你说,给个一两百也行,好歹也尽点心意。要不然多来看望,拿袋苹果也是心意。
但是父母不伸手,他们也不出手, 也不上门看望。不了了之。十年如一日。
然后有时朋友同事间聊天时说起各家家常的时候,别人的家庭都在提醒你,你做得太多太好了,你做的一切已经变得理所当然。你心里慢慢开始生出怼怨的,不自觉地。
这种怨,慢慢堆积。
凭什么压力都在你身上啊?赚多给多,赚少给少。分担一下你起码会觉得每个人有在尽自己能力。
这个时候,你还会坚持做自己吗?
如果你不能找到方式,释放心里的怨跟忿,坦然“做自己”,你心里装着的情绪,会慢慢变成冷漠,最终还可能变成恨。那么,你跟父母的相处时光,就不再是单纯的美好的家人相聚,那份家人的幸福感会不复存在。
即便如此,你也愿意吗?
如果你不能坚持“做自己”,你慢慢会变成他们,唯一的区别是换了不同的外壳。
5. 久病床前 - 还有孝子吗?
你的父母生病了。他们有几个孩子。只有你每个月陪父母去看医生,各种拍片抽血打针。每个星期都要请假往医院跑。
父母住院了,一日三餐,各种手续各种奔跑。你在公司医院之间,三角一线。别人问起说,你父母有几个孩子啊?没轮流吗?这时候你被提醒,你回觉得更累,你会想发脾气。
偶尔他们去医院探病,都说要上班。看完就走了,就像看望亲戚朋友。你说你好想骂人。你难道不用上班吗?
这个情况,你怎么办呢?你也撒手不管?
你撒不下手。
跟自己说“做自己”就好,你无能力改变他们,但是你可以不让自己变成他们。
有些情况,坚持做自己,是有些难的!
但是人生是你的,老了的时候回忆自己的一生,不敢保证所有的时光都是美好的,但是至少,对自己,不会懊悔太多。
每个人对于同样一件事情的标准不一样。你看到地板不干净,别人觉得挺干净的。
你觉得自己做得对,可是别人的理念跟你不一样。这个世界上,各种人有各种人想法跟信念。
跟着自己原则走吧,做你自己就好。你改变不了其他人的标准,你只要别让其他人影响了你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