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有多少种?一般人很难说清楚。而且,光看那个名字就已经让人头疼,如果不借助汉语拼音,不知道别人,反正在下是几乎是不认识的。
我们今天就来看看青铜器到底都有些什么。
簋[guǐ ]鬲[gé][lì] 卣[yǒu] 簠[fǔ] 甗[yǎn] 觥[gōng] 觯[zhì][hé 盨[xǔ] 斝[jiǎ] 匜[yí] ,这些应该是常用的,还有些,比较孤僻的,我们暂时不说它。
那么这些长大笨重的青铜器,古人用来做什么呢?
簠,吃饭用的,盖和器身一样,由上下对称的两部分组成,都能它不能用来蒸,是吃熟食的。
爵,我们很熟悉,就是个又沉又重的酒杯,一般是三个腿儿,以便于在桌子上立足。当然不同的酒具身份是不同的。例如角,它也是用来喝酒的,但与爵相比它却没有嘴儿。嘴也称为“流”,就是与人嘴接触的部分,但没有上边的那两根立柱。酒具按照容积的多少,有不同的名字,一升的叫爵,二升的叫觚,三升的叫曰,四升的叫角,五升的叫散。斝是多功能器具,可以用来喝酒,也可以用来温酒,还可以用来煮饭,它没有嘴,却有两个立柱,也是三只脚,这自然是为了放的稳当。
匜是专门用来洗手用的器具。
鬲是煮饭用的,三个很大的足,中间是空,这样可以增大受热面积。
甗,热食物用的,中间有镂空的箅子,非常巧妙。
簋,煮饭用的,圆口,双耳。
尊,中大型盛酒的容器,圈足,圆腹或方腹,长脖子,敞口,而且口径较大。
鼎:几乎是祭祀用的。但宴会时也用。它口大,三条腿,一般为圆形,四条腿的则为方形。
壶:这个就不用说了。和现代的壶区别不大,知识更加复杂漂亮,当然也沉。
盘,祭祀杀牲用的。
还有些稀奇古怪的,例如,敦,就是小型的簠,产生年代较晚,春秋才有。开始没盖,后来因生活需要,才有了盖。到了战国时期盖和器身居然一样了,还可以反过来用,古人真是聪明。
鉴,相当于镜。所谓“以史为鉴”说的就是它吧?
豆,类似于现在的高脚盘,可以放一些冷菜。
盉,用来温酒,有盖,有嘴,还有把手,非常漂亮。
罍,盛酒的器皿,小口,广肩,深腹,圈足,有盖。最值得一说,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醒酒器。
《尔雅·释器》里曾说过,“罍形似壶,大者受一斛。”罍的器形,始见于商代晚期。数量并不太多,分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罍,宽肩,两耳,有盖;圆形罍大腹,圈足,两耳。两种形状的罍,一般都会在一侧的下部,有一个穿系用的鼻钮。
罍流行于商末至西周,绝于战国晚期。
罍的种类很多,最稀奇古怪的叫“亚丑罍”,因其盖内及口内同铭,释为“亚丑(丑)”,所以称此器为“亚丑罍”。
历年来研究者,对“亚丑”铭文铜器多有推论。有以“亚丑”铭文为代表的一类青铜礼器,乃是夏民族的遗族,其族即夏禹王室后裔。又有所谓“亚丑”铭文,乃古史中,夏时的斟灌、斟寻二国中,徽号一说。
还有一种推测,是商末诸侯,薄姑氏的徽号,因出土于山东益都一带,这里又是殷末、周初时期,薄姑国的旧地所在。
其说不一,还尚待专家们,在考古中有硬核的资料加以佐证,我们粗粗的了解一下可也。
总之,拥有一件青铜器,便拥有了身份,过去如此,现在使然。只不过大型的实在太难淘换,如果能弄一两件小型的玩玩,倒也不失为一件雅事。
不过,现在假的和仿冒的居多,在这里攒一篇文章,给您借鉴一下,也算是一件功德吧?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