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传统的观念里,创意是一种玄学。它的出现往往伴随了灵光一闪,虽然形式多样,但它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出现方式不可预测。
本书的作者赖声川也一度这么认为,直到他突然发现深入了解创意的过程、零件,就有可能掌握它、学习它,于是便有了这本《赖声川的创意学》。
创意在当下已经是一个被说烂的词,有个互联网段子是“我有个价值百万的创意,只差一个程序员”。我们日常对创意的理解跟这个段子里对创意的认识相差无几,常常把一个天马行空的想法就当作创意。
实际上,想法并不值钱。每个人每一秒都在冒出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把想法等同于创意,创意身价就被拉低了。
赖声川认为创意是一个作品,是一场发现之旅。创意应该发现问题或者发现问题并发现答案。创意是由“创”和“作”组成的,“创”是“智慧”,“作”是“方法”,“‘智慧’决定了创意人为自己所出之创意题目的深度及挑战的大小;‘方法’决定创意解题的效率,也决定创意人解题的创意”。
为这一场发现之旅,他搭建了一个创意金字塔理论模型。
金字塔的底层是灵感的共同源泉和个人源泉。共同源泉来自人类的共性,比如对美对爱的普遍向往,对人性的共同认识。个人源泉来自个人经历、感受。
“创”的部分来源于生活,它从档案(经验)、习性、动机三者组成智慧,再经由想象力形成灵感,经过构想组织,最终形成“创”的内容。
“作”的部分来源于艺术,它用美感、万物运行理论、结构组成方法,经由组合力形成了“作”的形式。
其中“创”和“作”都要从共同泉源获取来源,通过“如是观”、“因果观”、“世界观”进行整合再作用于动机、智慧,作用于美感、万物运行理论和方法。
“创”和“作”的结合形成了最终的作品,也就是创意的呈现。
这么讲还是很抽象,因为创意金字塔是赖声川对这个创意系统很完整的归纳,我再概括下去不过是删减版打字。
这是一个模型,并不是一张流程图,创意并不需要读者在书桌上坐下来,从灵感的共同源泉就开始挖掘。很多时候我们感受到创意的时候,已经在金字塔的中上部,也就是我们最常谈论的部分——灵感。
赖声川更注重的是隐藏在后面的过程,比如日常接触什么,怎么看,怎么看待自己,怎么看待这个世界,作品的动机是什么。他认为创意应该是一个贯穿生活的事情,不是在灵感迸发的那一瞬间。
我看完这本书已经两个多月,有时想到要写什么,会突然想这不就是赖声川说的共同源泉/个人源泉。
或者想要批评什么观点的时候,会想到用创意学里的如是观来看,我这是不是一种执着于自己原有的观点,遮蔽了看到其他的可能。于是就不那么激进,试着从别的方面思考。
在阅读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作者在谈论创意的时候涉及了很多佛学的智慧,比如“三毒”和“三智慧”、佛法中的八种意识等等。
作者把佛学融合进自己的创意理论中不单是对创意阐述,更能对人生智慧、人生哲学产生启发。即使不把书中的方法用在艺术创作中,通过审视自己的习性、动机、世界观、如是观,发现一种新的看待人生的角度,也是很大的收获了。